101 芳心倾倒书文墨 (第2/2页)
宴席开了之后,苏秉之突然提议道。
来赴宴的人都明白,苏秉之是为了给苏轻扬名,这留下笔墨的举动,自然也是早早就准备好的,自然没人拒绝。
而且他们都知道,这是为了给苏轻表现的机会,自然不能抢了苏轻的风头,得藏拙才行。
不过,就在此时,苏轻突然开口说道:
“诸位名家,还请尽情展露你们的才华,我会让人将诸位的文章诗作等裱起来,挂在这观塘楼一楼大堂,让往来的食客,都能拜读诸位大作!”
这话一出,不少人皆是有些疑惑,不明白苏轻这话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苏轻说的到底算不算数。
很快,苏秉之的话,让他们瞬间惊诧住了,因为苏秉之,也重复了苏轻的话,就算是给事情定了基调。
这下众人皆是有些不解了,不是替苏轻扬名吗?为何还让他们尽情显露才华?就不怕将苏轻的风头盖过?
带着种种疑惑,二楼在场的众人,便都纷纷开始着笔写起了诗作或是文章起来。
不少人皆是紧皱眉头,因为他们想着,不能盖了苏轻的风头,却也不能太差,毕竟要挂出来示人的。
唯独有一人,满脸的轻松,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下笔,这人就是才高气傲的杭冬良了。
苏秉之看到他没动笔,便笑着问道:
“杭大人为何不下笔?可是心中还未得佳作,亦或是觉得,这观塘楼还不够你下笔的?”
杭冬良经过和苏秉之的对话,已经受教了许多,不过于文采之上,他傲气十足,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苏大人言重,下官只是觉得,自己才情不佳,就写出来让大家见笑了。”
苏轻在一旁听了,接过话道:
“杭大人太过于谦逊了,你可是榜眼,三年间才出一个的大才之人,私以为,你是在场最有才华的,若是不留下一点墨宝,真是太遗憾了。”
苏轻之所以劝说杭冬良作诗写文章,倒不是真的想看看杭冬良的才学如何。
而是因为他想着,将杭冬良这个榜眼写的文章,挂在观塘楼显眼的地方去。
这样一来,观塘楼的名气自然会大涨,临安府又是文人荟萃之地,一旦发现这里还有榜眼留下的墨宝,说不得会赶来拜读观摩。
所以,苏轻急着想让杭冬良留下墨宝。
苏秉之看出了苏轻的着急,便跟着劝说道:
“杭大人,既然难得来一趟临安城,若不留下一点墨宝,岂不是太可惜了?”
就连范福亦此刻也顾不得太多,来到了杭冬良面前,劝说起来。
最终,杭冬良无奈地说道:
“既然苏知府邀请,下官若是不留下墨宝,那真是太过于自大了。”
说话间,朝着苏秉之和苏轻拱手:
“在下献丑了,待写出来后之后,还望大家莫要笑话。”
苏轻听了,急忙笑着说道:
“谁人敢笑话杭大人你,大人尽管写就是,不论是诗作还是文章,我敢相信,此后定能流芳百世。”
杭冬良闻言,谦逊几句,便开始下笔写起了一篇文章来。
原本他是不想写的,可突然想到,自己抱负得不到施展,心中一阵郁结。
加上苏轻等人一直在劝说他留下墨宝,最终他便准备写出自己的郁结,告知世人他的遭遇。
苏轻见杭冬良总算动笔,先是松了一口大气,可看着看着,脸色微变。
杭冬良写的文章,不可谓不好,词藻华丽,花团锦簇,用词极为讲究,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才华有多好。
不过,文章中写的内容,却是他自己遭遇,先是因为上书痛骂秦贵士,而被贬斥成为了县丞。
接着写,在好朋友范福亦的相送之下,他来到了临安城,并且登上了观塘楼,看到了远处滚滚翻涌的江水。
通篇文章,表达了他强烈的不甘心,以及对朝堂的失望。
苏轻原本觉得,杭冬良只要下笔,写得再烂,只要有他榜眼的名头在,就不怕。
可看到杭冬良写出来的文章后苏轻内心一阵失落,因为这样的文章,肯定会惹来巨大的争议,说不定最终还会传到秦贵士耳中去。
故此,苏轻便明白,杭冬良的这篇文章,虽然写得极好,可内容却不宜挂出,心中只觉得十分可惜了。
不过,就在苏轻以为,这篇文章没有一点作用时,突然看到,杭冬良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名,陶信顺!
这让苏轻瞬间睁大眼睛,仔细地看起了杭冬良写的内容来,越看脸色越发微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