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见解存疑话王府 (第2/2页)
“好,我儿真是因祸得福,若非你去了一趟沿平县,恐怕这次真是凶多吉少了。”
突然间又想起什么来,急问:
“怀姝郡主?可是庆王的亲女儿?她现在在哪?”
苏轻早知他会问,不急不躁地回道:
“怀姝郡主应该是庆王的女儿,我听她称呼庆王为父王,眼下她正住在观塘楼内。”
“父亲绝对想不到吧,劫走秦贵士生辰贺礼的,竟然就是怀姝郡主,是她派人去半道劫走金叶子的。”
“只可惜,后来偶然的机会,竟然被鸾儿她们得了去,才有孩儿后来去岩脊山找来金叶子的事情。”
“对了,父亲,她还说想要那份罪证,要不要给她?还有,孩儿不懂,这庆王府什么来头?他们王府和秦贵士不对付吗?为何要扳倒秦贵士?”
苏秉之沉默了片刻后,回道:
“如果是庆王府,那就不奇怪了,轻儿,你听为父跟你说,这庆王……”
接着,苏秉之将庆王府以及当今庆王的来历告知了苏轻。
原来,当今的庆王是景和皇帝的亲兄弟,庆王要比景和皇帝大一些。
当年先帝挑选皇位继承人时,竟然选中了景和皇帝,反而庆王等一众比景和皇帝还大的皇子没有被选中。
大崇朝立太子,本应遵循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只可惜从太宗皇帝开始,这个规矩就被作废了,因为太宗皇帝是从自己兄弟手中抢来的皇位。
如此,从太宗皇帝开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子之位大多数时间是空着的,直到上一代皇帝准备驾崩时,才会突然设立太子。
按理说庆王没有被选中当皇帝,应该十分痛恨景和皇帝才是。
可奇就奇在,庆王对皇位并不在乎,反而主动辅佐景和皇帝。
这让景和皇帝对庆王十分信任,可以说是这么多皇室宗亲当中,最得景和皇帝看重的一家了。
只不过,随着秦贵士的上位,庆王的劝谏也逐渐起不到什么作用了,甚至会得景和皇帝的厌弃。
也是因此,让庆王十分痛恨秦贵士这个太师,时常在朝仪上,会指着秦贵士的鼻子痛骂。
可景和皇帝对秦贵士却十分信任,庆王也拿秦贵士没有办法。
又因早些时候,景和皇帝对庆王这个皇兄还是挺信任的,故此将传国玉玺交给了庆王保管。
到了大崇朝,传国玉玺就只是一个象征了,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哪怕是被民间的有心人得到,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已经微乎其微。
“……不过,虽然没什么大的作用,可毕竟还是传国玉玺,若是被蟊贼偷走,对于庆王来说,也是一件十分难以接受的事情。”
说到最后时,苏秉之淡淡地轻叹道。
而苏轻却总算释然了,他原本还以为,毛文七连传国玉玺都敢偷,那应该有不少人来抓他才是。
听了苏秉之所言,这才明白,为何毛文七会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人多的地方了。
首先这传国玉玺并没有那么贵重,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庆王府不敢将此事公之于众,只得暗中派人追查。
至于怀姝郡主为何要劫走金叶子,苏轻也算是明了了。
对于庆王来说,扳倒秦贵士,恐怕已经成为他急需要做的事情了吧。
想了想,苏轻问道:
“父亲,那这庆王身后可有什么拥趸?比如朝中清流之类的?”
苏秉之则微微摇头:
“没有,他即便想和清流搭上关系,也不敢,因为太祖皇帝曾下过铁令,后世宗室,不得结交朝臣,尤其是亲王郡王等。”
“太祖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害怕这些宗室会结党营私,威胁在皇位之上的后代皇帝。”
“故此,如果庆王敢结交朝臣,第二天秦贵士就会立马上书弹劾他,这样一来,就算是得不偿失了。”
苏轻听了,恍然道:
“原来如此,难怪怀姝郡主只带着自己的侍卫,却连一个靠谱的谋士都没有。”
一说起怀姝郡主,苏秉之皱了皱眉头,警告道:
“轻儿,既然知道对方是郡主,你得万分敬重,不得造次,尤其是不得有不该有的想法。”
苏轻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满眼惊疑地看着苏秉之,内心一阵轻跳,回道:
“父亲,您想哪里去了,儿像是那种不切实际的人嘛?我有自知之明,用不着父亲提醒。”
眼见苏轻并未理解自己的意思,苏秉之轻叹道:
“轻儿,并非是为父严苛,而是宗室有规定,而且咱们家也攀不得高枝。”
眼见苏秉之话中有话,苏轻再次愣了愣,想着再问点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最终还是不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