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特殊的问价方式 (第2/2页)
目前发现的最早形似尺子的物件年代能够到商,可见尺子这类物件的传承还是相当有历史感的。
面前的这个摊位上,尺子摆置了有那么十来把,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猛地看过去确实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觉。
算盘更多,每八、九个为一摞,竟然堆放了有五六摞那么多,也是种类不同,一眼望去不光是木头材质的不同,挡位也是不一样。
了解算盘的朋友们都知道,常见的几种就是9档、11档或13档。当然了也有比较特殊的,山西太谷有个三多堂(曹家大院)就曾展示过一个两米长的算盘,那种都是以前的商贾和大户人家特别定制的。
这种摊位我就特别感兴趣,不管玩哪个门类,只要一成系列就特别能拿人眼球。这好像是我国人的一种“通病”,不管干什么都讲究一个“多”字。
看见这我必然是不想挪窝了,看了一下摊主,五十上下的年纪,面相嘛还是那种感觉容易亲近的。“老哥,我看看?”“随便看”。
大家要知道,现在这个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不一样,那个年代在旧货市场逛摊买东西,很少有人去蹲下仔细的上手去看,更别说客气的给价了,就是那么随意的拿脚一指,这多钱?
那是因为那个年代对于古玩行来说属于一个建国后的萌芽阶段,人们的文化意识还没有跟的上,而且那个年岁里的物件也多,所以才造成了当时那么一种特殊的问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