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原始 (第1/1页)
徐容坐在台下,望着台上走马灯似的一个接一个的领奖、发言,总结着先前自己感言的不足之处。这是他最近跟靳芳芳学到的习惯,一件事儿做完之后,再复盘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以后尽量避免。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最欢喜的,大抵要数张国力父子,凭借着《济公新传》,老子拿了最佳导演奖,儿子摘取了年度最佳新人的荣誉。只是到了感言之时,张国力却是语出惊人。“咱们的国产剧越来越好啦,制作也越来越精良,但是一些海外剧却在荼毒着咱们的下一代,我强烈建议,大家一起反对一切国外的剧!”坐在台下的徐容皱着眉头地听着张国力的极端发言,思考着他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张国力的身份早已不是单纯的演员,尤其是先前豪掷5000万制作《华夏往事》,身兼男一和制片人两个角色,已然彻底完成了由演员到资本身份的转换。5000万肯定有一定的水分,就像当初的《亮剑》,投资900万,对外却是声称1800万。张国力在说假话。这是徐容听到后的第一个念头。仔细思索了一会儿,他渐渐想明白了原因,高丽剧、霓虹剧自然不可能完全禁播。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传递的价值观的不同,业已成了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策上,目前的形势是,相关部门对于海外剧并没有明确的管制条例,与之相反,在高丽,是有着相当严格限制的。一年三部。一年只允许三部华夏剧流入,而且质量必须中下,审核标准极其苛刻。表面看来,张国力的观点相当过激,跟个愤青似的,但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时候只有极端和偏执才能从海量的信息海洋中出位,才能引起大众的广泛讨论,进而倒逼有关部门出台政策。两千多年前,孔夫子便已总结出了“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的道理,与鲁先生的房顶和窗户的内涵是一致的。如今张国力大概抱着同样的想法。徐容不知道是,张国力到底是站在资本的角度,驱逐竞争者,还是出于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道德良知,为了下一代考虑才提出这个意见的。但是目前的电视剧行业的问题随着每年制作集数的飙升,已然开始凸显。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形成了极致化的买方市场。..和大多数商品一样,电视剧同样是一种商品,同样免不了“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也就是从成品到变现的过程。电视剧无论质量如何,最终需要经电台台进行播放,投放至进行市场检验,制作方能挣多少钱,与戏的火爆程度无关,而与电视台购买的价格有关。如今年火的一塌糊涂的《士兵突击》,投资规模并不大,播出后火的一塌糊涂。但是真要说起来,制作方根本没挣到钱。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