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2章 六月 (第1/2页)
窗外爬墙月季开得正浓,风带着香味袭人鼻息。
林亦依疲散地歪靠在桌前,身型消瘦,薄肩似不受力一般撑着脑袋,单手拿起书却怎么都看不进去。
随便翻了几页,又丢回桌面。
脑袋空空,心情烦闷,抬手就想砸碎桌上的一切。
搅天闹地的发泄一场…
到底又忍着憋了回去。
免不了在心中自嘲几句,她发哪门子的脾气?没那命骄矜就不要平白惹人生厌。
砸碎一屋摆件又能如何?
到头来还不是自己掏钱把一切又置办齐,没意思透了。
看着镜中的女人,容颜娇媚依旧,但内里早就颓败枯萎。
她突然感觉好累。
自己又成了那个孤伶伶的野鬼。
林亦依回头又仔细想想,屋子存款她都有,还有书桌下被她当垫脚的土疙瘩。
还是它们陪伴她更长久。
……
省城。
钱老爷子一直关注着泽县那边的事,可到底有距离隔着,有的消息不大灵通。
赵盛私下提交的停职请长假探亲报告是五月底,六月五号出发。
结果提交报告的第二天就坐火车走了。
赵盛带着儿子去了南边,很大概率是不会回来了,也说明他早就跟南边有了联系。
可惜他现在才得知消息,不在那个位子上,终究是耳聋了些。
至于赵盛没跟着一起走的妻子,钱老爷子特意安排人注意,有什么动作即时汇报。
梨花巷子。
林亦依天天窝在家里,病好了也不怎么出来走动,田美铃变着法的拉她出门散步,可惜都不见效。
于是跟她唠起了闲话家常,“亦依,你还记得村里的知青吗?”
林亦依轻嗯一声,“怎么了?”又蹙着眉看桌上冒热气的中药。
屋里都被熏上一层苦涩,难闻得紧。
田美铃拖过椅子坐在她近前,“知青点的知青有一大半都跟村里人结婚了,日子难熬,年年不见个荤腥。
苦熬没个盼头,自然就安家落户搭伙过日子。”
林亦依想了想,没什么好说的,从74年或者更早熬到77年,早不嫁晚不婚,坚持吃了这么多年的苦,临门一脚又把自己搭进去。
“人只要想过好日子,自然会往前走,可惜个个又太贪心,犹犹豫豫两头落空。”
“贪心?嫁给乡下人还是种地能贪啥?”田美铃吊稍着眼,起了疑惑。
“村里什么人家什么情况我大致都清楚。
顶多是住的地方比知青点强些,吃得好些,多的是没有的。”愿意嫁给这些人家,哪里能说得上贪心?
论贪心还得是眼前的弟媳,188块的彩礼,在他们村是头一份的高。
就算是说到城里也是很拿得出手的。
“此贪非彼贪。”林亦依唇角勾起一抹狡黠,“品貌、钱财、工作、感情,任何时候只能选一样。
并且选了以后一定不能反悔,更加不能本末倒置,贪得无厌。”
田美铃仔细想了下,好像是这个道理,但又还是有点没明白,“能举个例子吗?”
林亦依嘴里含了颗糖,又给了一颗给堂嫂,绘声绘色道,“知青都想回城有份工作,再谈个对象结婚,对方最好也是职工,这一下就要了三样。
随着劳作艰辛和现实的残酷,条件会一降再降。
可到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已经没有能选择的机会。
老天会让每个人都有做选择的时候,当你犹豫不决或者没抓住让它溜走。
那就是自己把自己带上绝路,以后就没机会了。”
田美铃反问:“他们下乡当知青,也没得选择啊?”
“家里有下乡名额又不是指名点姓非要谁去,自私一点推给其他兄弟姐妹就好了。
其实也谈不上自私,其他兄妹把下乡名额推给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不叫自私?”
林亦依端起不烫的药碗,一口喝完,“任何时候,既然自己要做好人好事,那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像她自己喝的这碗苦涩难闻的药一样。
如果当初收到大西北的那封信,她没有多管闲事,就一定不会是现在的这个局面。
港城。
赵盛这几日一直在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心境,等到钟父休假,一家人就去了附近另一处独栋住宅。
那张邮寄给他的合照。
钟老太太得知孙子被接回港市,送去许多小孩子的玩意儿,一直就等着儿子带孙子和小曾孙上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