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梦驼铃 (第1/2页)
黑暗中随着音乐的前奏响起,张焱烽站在舞台中央,只有一束灯光照着打在他身上,两侧的大屏开始亮了起来,他将嗓音调整到略带沙哑的腔调唱了起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一下子把人们带入到那广阔的情景里。
“攀登高峰望故乡
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
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残霞
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
历史的血痕”
《梦驼铃》是由祖师爷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小轩作词、谭健常作曲、陈志远编曲,祖师爷凭此曲多向大奖。
祖师爷他声音高昂清悠,唱出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这次张焱烽演唱的是作曲家谭健常演唱的版本,这个版本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感觉他可能更能诠释自己创作的音乐。
随着张焱烽开始演唱,两侧的大荧幕也开始播放着黑白视频,因为时间仓促,没时间拍摄,只能以历史资料进行制作,为了凸显大屏幕,他尽量淡化自己在舞台上的存在感。
视频里一群大部分在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刚从某线撤下来,没有来得及回家看望很久没见的父母、兄弟、妻儿,就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被拉到大西北的戈壁滩。
他们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里去,靠着钢铁的意志,在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深入沙漠里,为华夏寻找一条富强和平的道路。
他们在缺水和食物的条件下,在沙漠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寻找了一年左右终于找到了可做建设基地的地方,此时所有人经过一年的风沙洗礼已经灰头土脸都快不成人样了。
就是这样一群籍籍无名最可爱的人,在夫妻分离、母盼儿归,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甚至连一口淡水都成为奢侈的条件下,硬生生靠着坚强的意志建好了基地。
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拼的是人定胜天、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
有那么一群人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着,就为了长治久安,不受任何人的威胁,为了祖国的建设,十多万人就这么生活在戈壁滩几十年,隐姓埋名直到老去。
是前人吃尽苦头,用一代人,吃两代人的苦,换我们三代人的幸福,才让我们现在谈得上生活。
没有那些人哪来的今天和平发展环境,看看那些被欺负的地区,人家打你只要有借口甚是制造借口就上了,而且打就打了,就算后来证明是错的也没有人给你申冤去。
正是因为有无数人为这片土地奉献青春和热血,才有我们现今安稳的生活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人真的是无私,为了未来的和平付出了那么多,尊严不是无代价的,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强大也不是别人施予的。
只有理解前辈们的辛苦与拼搏,才尝得出现在的甜,才生得出胸中壮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