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极力笼络 (第1/2页)
太平军大军来援,周叔见势不妙,就要逃跑。却见四面八方涌来无数太平军,他面如死灰,“咚”地一声在吴捷面前跪下,一个劲儿地讨饶。他说:
“还请大帅饶命。并非小人不愿渡江,只因小人家乡在淮河边上。小时候淮河发大水,淹死了家人。小人自此不敢渡江,亦不敢轻易涉水。”
吴捷不免有些轻视他。若他不屈不饶,吴捷也敬他是个好汉。如今看他捣蒜似的磕头,搬出怕水的理由,就知道他也是个欺软怕硬的贱骨头。
吴捷并不理会他,反而问旁边的李寿成,说道:“寿成兄,依我们天军规矩,不遵号令者该如何处置?”
吴捷官阶比李寿成高,应该直呼其名,若是亲近起见,应该喊他为“寿成弟”。他喊其以“兄”,已是格外的礼遇。
李寿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忠王李秀成。此人性格外柔内刚,打仗、行政、治政很有办法,是太平军中少有的“帅才”,也是太平天国后期第一流人物。
陈丕成,也就是英王陈玉成,只会打仗,不会理政,也缺乏统揽全局的能力,只能算个“将才”。
李秀成和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但李秀成技高一筹,取得的成就也比陈玉成大。
此刻,这李寿成见吴捷称之为兄,不免有些惶恐,说道:“回大帅的话,依天军规矩,不遵上级号令者,杀无赦。”
吴捷接着问:“那么,企图哗变者呢?”
李寿成对军中刑律十分清楚,说道:“企图哗变者,罪加一等,株连九族。同袍明知上司哗变,却不制止,罪与哗变者同。”
此言一出,周叔属下的骑兵大惊失色,纷纷叩头求饶。若依李寿成所言,这一百多个捻子全部都要砍头。
周洋虽然讨厌周叔他们,却也不忍心让他们受死。眼见情势紧急,他连忙跪下求情,说道:“大帅息怒。周叔他们不知天军戒律森严,犯下弥天大罪。此事皆因我约束不严,请大帅开恩,允许他们戴罪立功。”
周洋一跪下,旁边几个亲信也跟着跪下,向吴捷求情。
吴捷见状,苦口婆心说道:“周洋,你是骑兵营旅帅,一定要牢记‘慈不掌兵’四个字。你凡事迁就他们,日后威信何在?我看,这些不遵号令的混账东西,留他们也没什么用处。”
周洋见吴捷语气松动,连忙说道:“大帅,骑兵营刚建立没多久,骤然大行杀戮,恐怕不利于长远。况且周叔有恩于小人,属下也都与小人有同袍之情,还请大帅开恩,免了他们的死罪,让他们戴罪立功吧。”
在场的捻子求情的求情,讨饶的讨饶,言辞十分恳切。
吴捷就坡下驴,气呼呼地对周叔等人说道:“哼,看在周洋的面子上,本帅今天且饶你们一次。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们这些人犯上作乱,罪不容诛。我本想废掉你们的手脚,让你们今生再也骑不了马。
“念及你们都是捻子,也算是条好汉,姑且留下你们的手脚。王杉,你从亲兵中挑选十个好手,在这些叛兵的脸上刻上文字,涂以染料,以警示他们好生效忠天军。”
在叛兵脸上刻字,一能防备他们叛逃,二能让他们牢记教训。虽说现在看来有些残忍,但在当时,已经属于较轻的刑罚了。
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为了防止士兵、工匠叛逃,在他们脸上刻记文字,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周叔一行人总算留得性命,不得不再三感谢吴捷不杀之恩。
吴捷虽然心里厌恶他们,却也强行堆出笑容,勉励周叔反思过错,将功赎过。
王杉雷厉风行,当即在军中找来十来个老兵,在周叔等人的脸上刻下“太平天军”四字。
一时间,在场的捻子血流满面,哀嚎连连。
吴捷有心结交李寿成,拉着李寿成到江边散步。但见李寿成不卑不亢,对答得体,果真是一表人才。
吴捷问李寿成:“寿成兄,吴某略懂相术,能否斗胆为兄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