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李儒与杨修存在的意义 (第1/2页)
望着身后仅仅跟着一名年轻宦官的少年天子,王允的心中感到十分的悲凉,瞥了眼在人前颐指气使的董旻,王允在心中重重的冷哼一声,暗暗在心中发誓道:“董贼,吾必灭汝全族,以解心头之恨。”
正当此时。
太傅袁隗却是默默地站了出来,他直视董旻的双眼,问道:“既然弘农王已为贼人所害,那么请问,他的尸身在哪里?”
董旻闻言,皱了皱眉,旋即手按剑柄,上前几步来到袁隗的面前,几乎贴着袁隗的脸与他对视了起来,片刻之后,董旻冷冷的说道:“贼众势大,杀人之后,又放火烧了弘农王府,因此,弘农王的尸身与其他人一同被烧成了一堆焦炭,如今已无从辨认。”
袁隗默默地点了点头,道:“敢问将军,弘农王的尸身可曾被妥善安葬?”
董旻点了点头,道:“弘农王乃先帝长子,自当好生厚葬才是。”
“敢问将军,弘农王的尸身被葬在何处?”袁隗问道。
董旻被问得有些不耐烦,关键是弘农王压根就没死,他担心言多必失,因此他也不敢当着众人的面说太多,如今见袁隗忽然变得有些咄咄逼人,于是他十分烦躁的摆了摆手,道:“弘农王府内的众人皆被烧成了一堆焦炭,因此我已命人将其全部安葬于文陵以东,令其随扈在先帝左右。”
袁隗仍是默默地点了点头,道:“是否可以请仵作开棺验尸?如此亦可从中筛选出弘农王本人的...”
袁隗一句话尚未说完,便见董旻怒不可遏的伸手指向他,咬牙切齿道:“袁太傅,你到底还有完没完?本将军做事,何须向你交代啊?”
袁隗微微一笑,旋即默默地退了回去,他已经从董旻的话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被袁隗问的心烦意乱的董旻气急败坏的大手一挥,道:“退朝。”
待群臣退朝之后,董旻在未央宫前见到了前来复命的李肃。
董旻一把将李肃拉倒一边,问道:“如何?”
李肃长舒一口气,道:“末将已命人将弘农王身死的消息以公文和抵报的形式发往全国。”
“除此之外,末将还刻意让人在私下里四处散步了弘农王为黄巾贼所害的消息,公文与市井传言双管齐下,弘农王身死的消息很快便会传遍天下,末将刻意在抵报中言辞说明,但凡发现有人敢打着弘农王的旗号行事,则视其为朝廷叛逆,各地郡守皆可率兵将其就地斩杀。”李儒说道。
百姓间口口相传,要远比抵报传得快的多,因为古人的识字率很低,百姓普遍都是文盲,让他们读公文抵报简直比登天还难,然而若是以八卦的形式四处散播,届时,弘农王身死的消息很快便能传遍全国百姓的耳中。
其实说白了,抵报是给郡县官吏们看的,而传言则是给百姓们听的。
董旻闻言,大喜过望,向李肃竖了一个大拇指,道:“贤弟之才比之文优亦不遑多让啊。”
“区区雕虫小技,安敢与文优比肩?将军过誉了。”
李肃嘴上说着谦虚的话,可他脸上的得意表情却是如何都藏不住的。
仅仅过了四天时间,弘农王身死于黄巾贼之手的消息便伴随着春日里的微风缓缓地飘进了刘辩等人的耳朵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