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恒星驱动技术 (第2/2页)
慢慢的,旋涡中心就把绝大多数的物质都吸过来了,随着物质越积越多,当达到一个临界值后,核心的核聚变就爆发了,至此一颗恒星就诞生了。
但是如果这颗恒星小于0.08倍太阳质量的话,那么它就会形成一颗褐矮星,如果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话就会形成大质量恒星。
大质量恒星寿命非常短,过不了多久就会形成一颗红超巨型,然后发生超新星爆发,它抛洒出的物质则会进入下一个轮回,而剩下的核心要么形成中子星要么形成黑洞。
如果其剩下的核心质量超过奥本海默极限的话就会形成黑洞,否则就是中子星,当然...按照烈阳的说法,这应该叫烈阳极限。
只有质量适中的小质量恒星才能形成寿命比较长的红矮星和黄矮星,就像太阳这种就是黄矮星,大概能活个壹佰亿年,而岳原舟眼前这个比邻星就是红矮星,这种恒星的寿命就长了去了,估计可以长达千亿年甚至万亿年。
所以说红矮星演化到最后基本上没有文明见过,因为它们寿命实在太长了,宇宙也才138亿岁,所以现在整个宇宙所有红矮星还都各个年轻力壮。
就连烈阳这种精通恒星技术的文明也只是根据理论推断红矮星的下一阶段可能是白矮星或者耗尽燃料变成棕矮星最后熄灭变成完全死寂的黑矮星,所以恒星驱动技术主要研究的还是大质量恒星和黄矮星。
黄矮星的质量如果超过1.44倍太阳质量,那么它也会发生超新星爆炸,进入下一个轮回。
只有和太阳差不多大的恒星才会抛洒物质,留下白矮星内核。
就拿太阳这种质量适中的恒星来说,它目前基本上都是靠着氢聚变成氦来发光发热的,当它内部的氢差不多消耗完时,就宣告它即将死亡。
不过这时候虽然它内部的氢消耗完了,但是在它的最外层还存在部分的氢,这个由氢包裹的外层由于温度的上升而加速聚变,产生的热量也持续增加,热量增加意味着亮度也在增加。并且聚变的能量也慢慢向外层传导,从而使恒星向外膨胀,这时候黄矮星恒星就变成了红巨星。
处于红巨星阶段的恒星已经极不稳定,所以其核心将会发生坍缩,这会导致其核心的温度继续上升,此时其核心的氦已经处于电子简并态了,也就是说物质内部之间的电磁力已经不足以抗衡核心产生的引力了,此时的氦原子已经被压缩到极限了。
从现在开始,红巨星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因为这时候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一亿摄氏度,于是氦核聚变发生,然后把氦元素进一步聚变成为碳元素。
由于此时的氦已经处于电子简并态,随着核反应温度升高压力并不升高,这等于说氦核聚变没了束缚,于是就会发生氦闪。
氦闪可以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从而使得核心的电子简并态解除,然后恒星就会进入一段时间的稳定氦核聚变状态,随着氦的一步步减少,核心的碳越来越多,然后将会再次进入核心收缩外层膨胀的阶段,如此反复几次之后,红巨星受不了了,最后通过爆发把除核心外的物质全部抛出去,只剩下一颗白矮星。
而烈阳的恒星驱动技术的核心便是驱动!这个驱动并不是赶着恒星到处跑,而是驱动恒星内部活动加快其这个过程,让恒星在短短时间内爆发出他原本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亿年才释放完的能量,这才是恒星驱动技术的核心。
这也是他们能让超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的原因。
当然还有附带的快速吸收恒星能源的技术,这个能量吸收技术与其加速恒星演化技术一起就是烈阳的恒星驱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