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埋骨胶东(上) (第2/2页)
“冲呀!给周村的父老乡亲们报仇!给战区长报仇!……”战士们扔出了十几枚手榴弹,在烟雾的掩护下,高声大叫着奋不顾身的向困兽犹斗的二鬼子冲了上去。
二鬼子的“歪把子”很快又“哒哒哒”的怪叫起来。五连的战士噼里啪啦的又倒了一片。仝镇山、五连长和四个通讯员的枪又响了,二鬼子的机枪副射手又一头栽倒。五连的战士们前赴后继,踏着烈士的尸体很快冲到了这些二鬼子的面前。二鬼子们慌乱之间,已经没有时间列成战斗队形了,也无法发挥火力。小野平八厝小队长倒是也毫不含糊,他跳了起来,指挥刀一挥,嚎叫了一声:“全员が肉弾を准备する(全体准备肉搏)!……”
二鬼子们立刻跳了出来,按照操典的要求稀里哗啦的退出“三八大盖儿”枪膛中的子弹,黄澄澄的子弹从枪膛里跳出来,迸在地上,还真有点可惜了的。训练有素而又墨守成规的二鬼子“呀”、“呀”地怪叫着,两个人为一伍,迎着五连冲了上来。但是五连的战士们人多,往往三五个战士对付一个二鬼子,二鬼子就是死了,身上最少也要挨上两三刀。
八路军由于弹药极度匮乏,白刃战一直是常用和擅长的作战形式,这是有悠久的历史的。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早期,就曾出现了“梭镖营”或“梭镖团”。当年的红军在白刃战中依靠顽强的意志和旺盛的士气往往常常取胜,身背大刀,手持梭镖也就成了红军的一个经典形象。
“浅井中队”的二鬼子们虽然都认识“梭镖”,但是在白刃战中,还没有吃过手持“梭镖”的八路的苦头。“梭镖”的长度一般在二米左右,比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长得多。“梭镖”的杆由白蜡杆制成,韧性很好,不易折断。铁制枪头末端的红缨可以阻止血液顺杆流下,防止“梭镖”杆湿滑难以把握。在肉搏战时,轻便灵活的“梭镖”比退了子弹的“三八大盖儿”更有优势。“梭镖”就是比起八路军战士常用的大砍刀来,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梭镖”不需要像双手握着的大砍刀那样大幅度挥舞,使用“梭镖”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武艺,只要使用者有一定的臂力就可以了,非常适合主要由农民子弟组成的八路军。
但是,如果在肉搏战时“梭镖”的木杆被小日本鬼子的刺刀斩断,八路军战士就会立刻陷入赤手空拳的尴尬境地。好在八路军在白刃战训练时不拘一格,非常讲究战术配合,强调发挥团体的力量,即协同作战,不到万不得已,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尽量避免让战士们陷入单打独斗的危险境地。这样一来,就算一个战斗小组中一个战士的“梭镖”的木杆被小日本鬼子的刺刀斩断了,另外两个战士也会及时掩护这个战士撤到安全地带,不给小日本鬼子任何机会。但是,小日本鬼子后来学乖了,在和八路军战士进行肉搏战时,不再机械的先退出枪膛中的子弹。敌变我变,八路军的装备这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梭镖”逐渐被淘汰了。毕竟“梭镖”这种简易的不能再简易的冷兵器,是无法同“三八大盖儿”的子弹相匹敌的,更谈不上对付小日本鬼子的机枪、大炮了。
所以,在抗战初期,自诩为拼刺刀天下第一的小日本鬼子,也非常不适应“梭镖”这种武器。吃过八路军几次亏之后,小日本鬼子非常畏惧“梭镖”这种武器,称其为“长剑”。
在一九三九年二月的第二次长生口战斗中,八路军七七二团曾抓获一名被“梭镖”刺伤的小日本鬼子,这个小鬼子的俘虏既心有余悸,又有些不服地供称:“お前たち八路の武器はちゃんと备えていて,长剣はすごい(你们八路的武器配备好,长剑厉害)!……”
五连的战士们冲到二鬼子面前,按平时的训练,已经形成了三个人一组的组合。这个组合呈三角队形迎敌,这种队形往往能将小日本鬼子两人一伍的队形冲开,让两个小日本鬼子无法配合。一名战士缠住一个小日本鬼子,另一面就形成了二打一,就是两名战士对付一个小日本鬼子。其实,在真实的肉搏战中,八路军往往会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像对付这种两人一伍的小日本鬼子,一般都会由两个组甚至是三个组并肩上,也就是群殴。任你小日本鬼子拼刺技术练得再精,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难以招架呀。要是哪个战士的脑子灵光,冷不丁的再来一枪,按照书本打仗的小日本鬼子这仗就更没法打了。
由于是随机组合,所以五连三个战士手中的武器大都不同,基本是以步枪、大刀或“梭镖”随机组合。两个手持“梭镖”和一个手持“三八大盖儿”的五连战士小组和一对儿二鬼子组合遇上了。骤然相逢,被小日本鬼子称为“长剑”的“梭镖”显示了特有的威力。五连的三个战士和两个二鬼子斗鸡似的互相怒视着,双方都是先在防守上下功夫,并寻找对方的破绽。手持比“三八大盖儿”长一截的“梭镖”的五连战士,在心理上就有了一定优势。也就是零点几秒,两个二鬼子的心就虚了,毕竟人家八路的“梭镖”铁枪头都快顶到自己的胸膛上了,可是自己“三八大盖儿”的刺刀尖离着人家八路的身体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