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2/2页)
耿恒清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六月份动议,九月份一日准时开学,他还是负责看护学校大门,不过称呼发生了变化,上班的地方叫作了传达室,耿恒清不再叫老耿,老师学生都称他为耿师傅。
自古至今,但凡办成了一件事情,无论大小,势必都要搞个小小的庆祝仪式。
学校落成启用,虽然板凳、桌子还需要自带,但一场小酒还是要喝的,感谢一下领导的英明决策和指导、感谢全体参与学校改造、为学校改造出过力的主要人物。
酒席是在学校由原先和尚们做饭的侧屋改造成的临时食堂摆设的,镇、大队、学校领导及学校所在地生产队干部共计十二人列席。中午十一点半开席,十二点二十左右所有参加酒席的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唇、舌尖、手指麻木和恶心、呕吐、腹泻等上腹不适症状,很显然的食物中毒现象。好在镇医院到学校也就十五分钟的距离,一番折腾后,所有人全无大碍。事后院长胡长?总结这次算大不大算小不小的食物中毒事故时,专门提到了邵长松的盐水板鸭一定程度上救了中毒者的命。
中毒的根源是酒席中那份本不该九月份能够吃上的河豚。秦巷古镇地处长江北岸,西临古运河大码头,自古以来就有阳春三月吃河豚的说法,因河豚难处理,加工不好就会时常发生中毒的现象,因而坊间流传着“拼命吃河豚”或“拼洗吃河豚”的说法。中午的河豚是由镇东头向阳饭店主厨孟长柱亲自操作的,按道理这么低级的错误是不可能发生的,可不知为什么就偏偏发生了。 据说那次事后,孟长柱并没有对中毒事故作任何的解释,当天下午就包起师傅传给他的那把“洪氏”锻打菜刀,回了老家,无论谁的劝说他一概一句话,“祖上规矩”。那么,院长胡长禄为什么说是邵长松的盐水板鸭救了中毒者呢?胡院长的回答既直接又很隐晦,“这个你得问邵板鸭本人了”。至于是什么,恐怕邵松林本人也说不清,但胡院长能说出此话又肯定有他的道理,真要让这事情说清,恐怕还得他们俩人面对面地探讨一番。那就要牵涉到邵松林盐水板鸭的大料及配方问题了。那可是“邵板鸭”三代人赖依生存的秘密所在。相信邵松林是不会轻易与人进行交流的。当然,胡院长也不会免为其难的。
河豚中毒事故,因参与人员的特殊性和事故影响传播局限性,并没有让镇领导以上的领导知晓。因而,第二天,古镇秦巷象什么事没有发生一样,街头的市场热闹着该热闹的,运转着原本运转的,平江寺小学朗朗的书声仍旧,作为学校为数不多的知情者耿恒清,好象因为这事变得更加沉稳了许多,面对时不时出现的打听者,他是一概一笑了之。可话又说回来,哪有什么不透风的墙,中毒事故没有得以疯传,估计还是规矩本分的乡民们碍于领导的面子,也可能是心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的人居多吧。不过,事故到是给邵松林的“邵板鸭”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甚至传出了食河豚必配“邵板鸭”的说法。可以这样说,邵松林的盐水板鸭始于何时没人前去考究,但“邵板鸭”的盛,一定是始于庆祝平江寺小学迁校时的河豚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