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1/2页)
从上面叙述中,可以很清楚看出吴玉花的性格缺陷。比如小心眼、爱猜疑、爱嫉妒、对人有些冷酷无情,但这些都应该理解。以后听她说,她不到一岁就被送回老家,从她开始懂事,就没有爸妈的概念,只有爷爷奶奶。至于爷爷奶奶和她是什么关系,她当时太小也理解不了。再加上把她送回老家,奶奶好像也不太情愿,当时生活苦,多个孩子就多份吃食。又因为她太小不能和大人一样吃糖咽菜,要给她好的吃食。听她说,在家的那些年,奶奶所能做到的就是让她不被饿死。我算了算,她在农村老家那段日子,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即便如此,吴玉花说,平常日子奶奶管得很严,大部分时间都把她关在屋里,不让和村里其它孩子玩。奶奶说,她要负责任,怕在老家出什么事,就没法和她妈交待了。
在老家她妈每月给奶奶寄五块钱,算是她的生活费,每次寄钱来都是奶奶最高兴的日子,这天也一定给她做好吃的。以后日子越发艰难,奶奶好像又改变了主意,希望她在家多呆几年,因为每个月能有五块钱。不止一次对好她说,叫她多在老家住几年,“只要你住在家里,你妈才给我寄钱……”
奶奶说。
“所以,”吴玉花说,“咱凭心而论,要不是奶奶为那五块钱,可能七八岁就能被我妈接回来了。可因为奶奶不让,也可能我妈图省心,多在老家呆了好几年,奶奶说,不就上学嘛,村里也有学堂,在村里也照常上!把我送到学校,又不放心,成天盯着我,家里活一忙就不让上了。成天跟着她……”
吴玉花说:“你想想,一个从小没跟亲妈长大的孩子,都十几岁了才回来,对她妈能有感情吗?我妈也一样,生下来就扔给奶奶,很自然也就不亲我了。我回来已经有好几个妹妹了,光她们就够她忙的,那里还顾得上我!”
我说:“这些你都知道,还这么恨你妈?”
她说:“也不真恨她,就是成天被一种情绪困绕着,觉得她很不顺眼……”
我说:“以后就好了!”
她说:“那里还有什么以后,咱都结婚了,和她就没有关系了!”
还是不能原谅她妈。
就是说,吴玉花性格的形成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至于嫉妒刘秀英是这种生活环境的衍生物。
她和刘秀英差不多时间进厂,也和我和郝强似的进厂就住同一间宿舍。刘秀英家庭情况比她家好,人又生得漂亮,平时穿的用的都比她好,又和郝强搞对象,吴玉花不嫉妒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刘秀英本身也有缺点,这也是吴玉花看不起她的原因,这些,咱后面再说。
当时,真没时间了,你也看出来了,这些都是结婚以后吴玉花慢慢和我说的,有些是我瞎琢磨的。当时,真没功夫说这些事,一门心思只想着结婚,而且越快越好。至于那天晚上吴玉花和我说的那些事也觉得无所谓,母女之间磕磕拌拌在家村也是常有的事,女人都这样,这些我早知道。吴玉花可能压抑太久了,发泄发泄也是人之常情。
其它的没多想。
好事也接踵而来,正如父亲说的正式工还真分房子,登记不到一个月房子就下来了。当时西厂区宿舍楼盖了两栋,本来不指望,听说已经住的差不多了。谁知,还剩下一户,像是故意给我们留的,吴玉花分房的分数又恰巧够上。厂子都这样,管女的不管男的,就分给我们。虽然楼层不大好,一楼,东户,夏天潮湿冬天不见太阳,但因为前面有个小院子,也能弥补这些不足。都很高兴,尤其父亲自从分了房子,成天笑哈哈的,嘴巴就没合上过,他再也不用在家给我盖房子了!
我呢,也算完成任务。
“这到底省下多少钱呢?还拣了个正式工儿媳妇!”父亲高兴的像个孩子,在村里那个吹呼呀,不回家都能感觉到。不出正月就把家具做好了,我和吴玉花也没闲着,就是那时学会粉刷的。趁着星期天把房子粉刷一新。父亲用拖拉机把家具拉来,安置好,又在院里种上石榴树,新结婚的都这样,只要有地方都栽棵石榴树,是多子多孙的意思。
这才兴高采烈回去了。
结婚也很顺利。按风俗房子拾掇好以后,父亲和我到吴玉花家“要媳妇”本来想的她妈可能出点难题,比如要点彩礼钱,要点东西什么的。没想到她妈非常痛快,不但什么也没要,对我们的举动不非常奇怪,说:“怎么——还要‘要媳妇’?不是登记了吗,还要什么要?搬到一起不就行了!”
弄得父亲一点准备都没有,忙说:“这可不行,咱这是明媒正娶,怎么也得举行个仪式!”
她妈说:“这我可管不着,其它的,你们看着办吧!”
和吴玉花商量,她也没主意,说,“别管那么多,就快结婚吧!”她确实等不及了,我就很惭愧,替她难过了好几天,这话由她说出来,真的不正常。当时,在农村,有的地方还有哭亲的风俗,新媳妇出嫁临出们都要哭几声,表示对这个家恋恋不舍,当妈的也要哭几声,表示对女儿恋恋不舍。当然,也因人而异,有的哭有的不哭,走个过场。可听说,也有办的挺大的,哭的悲痛欲绝,说越这样越说明母女感情深——这娘俩倒好,像是没事人儿似的!
把这事说给父亲听。
父亲却不这样认为,说我不知好歹,明明是嫌了便宜,还在买乘,恣的差点没憋住笑。瞪着眼睛说我:“真叫你掏着了,找了这么个丈母娘,连彩礼都不要!”叫我别再节外生枝。不过父亲又说,“人家不要是人家的事,咱该给还得给!”
这些都听父亲的。
改天,父亲叫我把吴玉花约在新家里,他自已去了吴玉花家,塞给她妈二百块钱,当时,二百块钱可是个大数目。听父亲说:“你丈母娘说也怪了,说什么也不要,后来是好歹收下的!”我也觉得奇怪,起先不让吴玉花结婚,想留在家干活,为家里挣钱,现在要结婚了,本来应该趁机剥削一把,却什么也不要,显得这么大方,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唯一的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表示这些年对吴玉花的亏欠吧。
谁知道呢?
这事没敢叫吴玉花知道,怕她接受不了。
就这样,结婚头天用自行车把她带回老家,在婶婶家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又用小推车推回家,左边是她,右边是块大石头,石头用红纸包着坠偏。
家里早拾掇好了,由于只在家里住两天,父亲也没怎么拾掇,只打扫了卫生,贴了“囍”字,腾出耳房当新房,拜了堂,成了亲。
不过,这当中有个小插曲,因为和喜庆的气氛不谐调,咱以后再说。
摆了十五桌洒,在我家院里和邻居家院里。天气虽然不暖和,也凑合,农村人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石,也限于当时条件,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来了。在农村这算隆重的。结完婚在家住了两晚上就回来了,所以这么急,也是因为当地风俗,结完婚要“回三日”,就是新媳妇回娘家。她妈做了几个菜招待我们,那天她爸也在家,很沉默的一个人,自始到终没说几句话。
吴玉花大概随她爸。
我叫了“爸”,他“嗯”一声就算完事。
吃了饭就回了自已家。
已经下午两点了,急的火烧火燎,别看结婚已经两天了,和吴玉花一个被窝睡了两晚上,可夫妻之事一直没捞着。头天晚上,闹房的都走了,立马催着吴玉花睡觉,可她说冷不想脱衣服。我知道冷,厢房以前是放粮食放家具的,这了当新房虽然糊了墙,扎了顶棚,因为长期不住人,还是很阴冷。摸摸被子的确凉手。对她说:“不怕,我先进去给你暖被窝!”立马脱光了,只穿着裤衩。又催她脱,可怎么催她也说冷,只脱了外面的棉衣、棉裤,其它的就不脱了,就这么钻进来。
早就吹灭了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摸了摸,她还穿着秋衣秋裤,甚至袜子也不脱。
我说:“吴玉花,怎么还不脱?”
反而问我:“脱什么?”
我说:“秋衣秋裤,不脱下来怎么睡觉?”
她说:“不脱下来就没法睡了?睡吧,睡吧,忙了一天我都累了!”
只好动手扒她衣服,可她一把就把我的手扒拉掉,“你再动手动脚的,我把棉袄也穿上!”
就不敢扒了。过了会儿又想扒,还不让扒,我说:“你这是干啥?都亲过嘴了,这叫干啥,结婚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她脊背对着我说,“亲了嘴也不行,这两天还没准备好呢,再说,你听见没有,外面有人听墙根子!”
静下来听了听,外面的确有动静,在农村确实有听墙根的风俗。披上衣服下来,猛地拉开门,几个人差点闪进来,因为天太黑,也没看清到底是谁,大喝一声,才扭头跑了。
这么一弄,也没什么情绪了,只好抱紧她,她倒没对。
只是有点不明白,亲嘴的时候她就就“想坏了”,怎么现在又不想了呢?
真恨那听墙根的,把老子好事给耽误了!
第二天还是一样。
外面还是窸窸窣窣,好像还有听墙根的,这次,我也懒的撵他们了,反正吴玉花又不办,就叫他们在外面冻着吧!
也学吴玉花背过身去。
现在回到自已家就不一样了。再说,单元楼就有这个好处,关上门是个独立的空间,比在厢房暖和多了。
从她家回来,就想和她做那事。
她瞪着眼问我:“贾清,你说是白天?”
我说:“是啊,再不办就来不及了,别忘了,今天晚上你上四点班!”
她说:“我怎么能忘了,回来不就为了上班吗?”
结婚只给七天假,忙前忙后的,结完婚正好回来上班。
我说:“那还不快点——”
把她往床上摁。
可这时听见有人敲门。
……
本来,按一般规矩,结婚回来第一时间要挨个门送喜糖,可我们不用,因为我们地位太低,就是厂里小工人,随“份子”的也只有本车间工友,等上班把喜糖捎去就行。又刚住进单元楼,邻居也不熟,没几个随“份子”的。要去的只有郝强家,前面说过,他住在我家楼上,他们结婚比我们早一年。
我正打算吴玉花上班走了以后,把喜糖给他们送去,没想到刘秀英先来了。
她一进门,吴玉花迎上。这就是女人的功夫,不管背后里多有意见,表面上也装的很亲热。刘秀英也一样,马上拉起吴玉花的双手左看右看的。
吴玉花好像明白她什么意思,脸马上红了,说,“刘秀英,你看啥?”
“看啥……”果然不出所料,刘秀英笑着说:“人家都说,刚结婚的新媳妇就像刚被公鸡‘拧’了的小母鸡,毛都‘挓挲’了,可你怎么不像呀!”
吴玉花说:“瞧你说的,刚进门就胡说八道!”
说着,两人进了客厅,坐在沙发上。我连忙拿出水果、花生、糖招待刘秀英。
她边吃边说:“玉花呀,我想好了,这个星期你回来正好上四点班。这多没意思……刚结婚就上四点班,还没亲够呢?这怎么行!所以,我想,这么着吧,我替你上四点班,你上白班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