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佑下山 (第2/2页)
下山的一路上偶尔还能闻到丝丝微弱的血腥气,虽然山庄的人已经清扫,但时不时地还能看到混在泥土中的一小滩干成暗红色的血迹。这已经是这两年来的第三次袭击,前两次规模较小,加之山庄地利并没有对山庄造成什么伤亡,而这一次却是几个小倭寇团伙合伙,三天前趁夜摸上山庄,所幸守夜人及时发现,但此时倭寇已冲过半山腰,即使山庄地势险要,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庄内有不少高手,却也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结果虽然胜了,也是大胜,对方来了五百多人留下了百多具尸体,仓皇撤退。但是山庄总共也就不过百人,这一战伤亡近40余人,俨然已是伤筋动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倭寇,元、明初以倭国人为主,主要为了报复征倭的蒙朝联军的侵略和女真海盗的掳掠,而明中后期则是中倭混编,一方面倭国进入战国时代,一方面明朝禁海,太祖曾诏令“片板不得入海”,使得沿海百姓失去生计。这些混编队,以中国人、高丽人为主,假扮倭人,也称为假倭,乘坐挂着八幡大菩萨旗帜的八幡船,到处抢夺财物,同时与富商、走私团伙勾结。当然,这些中国人启用化名、装倭人是为了避免祸及家人,防止被诛九族,而同时家人恰恰也成了他们最好的屏障、信息来源及兵员,使其如鱼得水。各地官府也为了各地政绩谎称他们为倭寇。顺天府尹谢杰说:"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是则闽浙及广之所同也。"
东南沿海嘉靖年间虽经戚继光、俞大猷清扫,但仍有很多倭寇,四处劫掠。这些人二三十人一组,等级严格,有班排长,以手中折扇为令,扇子高举过头,扇面一开一转,便是攻击命令,而倭寇则随扇子举刀,但见命令则立刻向前挥刀进攻。一旦海螺号响,则分散的小组迅速集结。这些倭寇不太看重火器,身上挂满了牛角、金银、镜子等反光物件,又系上五颜六色的绳子,装神弄鬼。假倭手中兵器较杂,什么刀叉剑戟棍棒,甚至连粪叉子都有,使用倭刀的人很少,只有真正的倭寇才用。原因就是倭刀必须手工打造,制作工序复杂,虽锋利无比,但是极易生锈,需要每日用植物油反复擦拭保养,只有那些崇尚所谓武士道的倭寇才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