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得到金属氢 (第2/2页)
毕竟实验开始之前,他可是做过模拟的,在整个模拟中,这台设备是能够可靠运行的。
可现实就是这么出人意料,再加上整个装置都已经被炸毁了,他们目前能做的,就是仔细的收拢残骸,找出整个实验装置爆炸的原因。
唯独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在这三天里,整个装置给他们又生产出了两百六十公斤的金属氢。这样一来,起码他们是能够有机会重新建造一个这样的装置的。
整体来讲,这次的实验因为有了这两百多公斤的金属氢,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了。
接下来的一周,赵烨几乎再没有进入到这里,不是他不想来,而是不能来了。非但是他,就连韩妈的级别都不允许在接触这方面的事物。对于这样的安排,赵烨从一开始的跳脚骂娘,慢慢的也就理解和接受了。有时候,不让他接触也是一种保护。
知道的越多,可能面对的隔离就越重。他虽然是整个试验项目的主导者之一,但他除了科学家这个身份以外,还是一个企业家。这个身份让他经常跟外界接触,实在是不利于保密。
这不是国家信不过他,而是很多时候,知道的越多,反而越危险。
一周后,赵烨才被允许进入这个实验楼,在一层和地下,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外加粉刷一新。对外的说法是,这里曾经是用来研发新的材料,不幸的是,化学材料发生了爆炸,索性没有人员伤亡。为此,相关单位甚至给他们准备了“伤员”。
虽然环压机设备被移走了,但是为了开展金属氢的相关研究,楼上的研究项目却是被保留了下来。在这里,赵烨的任务是利用金属氢的相关特性,研发新一代的芯片。而对于金属氢的其他应用技术的研发工作,赵烨也不知道被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这里的地下室,已经被安排安装了一个保险库,用来存放留给他们研究实验用的200克金属氢材料。整个地下保险库的周围,驻扎了一个排的兵力进行贴身保护。
这足以见到,上级对这种材料的重视。兴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就是我们全面进入新科技革命的火种。这个时候,无论多么严密的保密制度都不过分。非但如此,赵烨都能够想象得到,在这个楼的周围,肯定还有更强大的力量进行外围的防护工作,只不过他故意装作看不到罢了。
撇开慈教授他们的项目组,赵烨选了一个地下室,重新开了一个项目。整个项目组就他一个人,连个助手他都没要。在这里,除了赵烨,任何人都不能进来。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原因也非常简单,他想做真正的人工智能了。
或者说,他想利用金属氢这种新材料,打造一款全新的计算机。
这款计算机,先不说他的外围设备的设计,仅仅就是中央处理器,赵烨已经抛弃了原来的逻辑结构。
在系统给出的只能等级中,他要打造的人工智能,仅仅是介于一等智能和二等只能之间的一个中间产品。真正的人工智能,是基于彷生学设计的,它可以高度的模彷和还原人类的大脑神经元的工作模式。可以想象,可以猜测,甚至可以做梦。但仅仅依靠金属氢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传统的晶体管电路,有三种工作状态。就是靠着这三种工作状态的不同,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处理器。所以说,别管以后的处理器设计的有多复杂,制程工艺有多先进,其实利用的都是几十年前科学家发现的晶体管的这三种工作状态。利用这些状态的不同性能,人类才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集成电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能在一个比指甲盖还要小的空间里,集成数亿个晶体管。
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在没有突破晶体管固有的特性之前,真正的人工智能,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硬件决定软件,软件决定功能。
在现代的软件设计中,基本逻辑其实在芯片设计和生产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是依赖于循环,判断这样的基本工作逻辑的。无论我们给他增加多少的条件,这个逻辑是不会被打破的。一旦被打破了,那么承载它运行的硬件直接就罢工了。
所有,像是骇客帝国那样的事情,也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便如此,在电影的最后阶段,编剧也不得不使用类似神迹的手法,模湖处理了人类于人工智能程序之间的战争。
可是,金属氢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