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1/2页)
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像华夏族一样,对土地有如此深的眷恋。
当我们拿到一块地的时候,第一印象不是地底下有什么矿藏能建多大的房子,而是去想,这块地肥沃不,能种庄稼不,能种瓜果蔬菜不?
所以,才会有了有人的国度就有华夏人、有华夏人的地方一定要种菜的优良传统。
只是,这个传统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此的源远流长,以至于突厥人、拔野古人、拔悉密人,以及那些乱七八糟的野人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操作。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概在这个方面也能体现出来。
两匹马拉一个铁片,就能飞快地犁出一片片的土地?
往土里撒几颗种子,来年就能收获大批的粮食——哦不,我们突厥人没有这么无知,我们也会种地,也知道刀耕火种,也知道今年的荒草还了田来年就能增加肥力,只是,为什么你们唐人种的地就比我们多产出呢?
从畜牧到农耕,其实是一种进步。
前者需要巨大的土地面积来达成不太多的收入来养活不太多的人这一目标,而后者,只要运作得当,就能以较少的耕地养活比较多的人。这一点,后世只要知道袁老爷子威名的人,就深能体会。
只是,深秋时节,天寒地冻的北方,实在不是适合农耕的时候。冬小麦也许可以试着种一种,但能不能收获还要看来年,眼巴前是指望不上了。
别的,还能种些什么呢?
知易行难。
新出炉的甲字一号安置点安置大使杨炯,面对数千妇孺,竟然有了一丝惶恐。
不是因为怕他们造反——都是一些女人和小娃娃,还都是互相之间不认识的那种,根本就不可能拧成一股绳跟顶盔掼甲的唐军做对,而是发愁该怎么才能养活他们。
厚着脸皮从狄仁杰那里再要一批粮食,杨炯自信还是有这个面子的,但实在是张不开嘴啊!
殿下殷望切切,想要走出一条与羁縻不一样的路子,结果我们还是需要朝廷的补给才能苟延残喘。如此如何能对得起殿下?
非人哉!
非人哉!
眼看拨付的一个月的粮食坐吃山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减少,杨炯的脸就愈发的扭曲。
总以为自己是个人才,管理一个州府绝不在话下,没想到只是这数千人的安置点,就让自己原形毕露了。
没有得力的胥吏,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吃的,用的,住的,穿的,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那些“天真烂漫”的胡人们制造出来的麻烦。
麻烦不大,无外乎是谁多吃了两口饭,谁谁多看了谁谁一眼,谁谁背后说了谁谁的坏话,谁谁找不到自己的儿子就想把谁谁的儿子带走充数。
编户齐民的法子不是没用上,但松散的家庭结构、淡薄的血缘关系,都让这个法子变得极其低效。
每天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是在教导那些愚昧无礼的胡人却总是看不见一点改善。
直到某天,某个管不住自己裤腰带的老兵油子跟一个突厥女人滚了草垛后,杨炯的耐心就被消磨光了。
“你可知道,侮辱妇女是什么罪过?”杨炯看着这个少了一只眼和三根手指的家伙,杀气腾腾。
面对文官,老兵油子也不油了,腿肚子直打转,话也不敢说一句。
“俺是自愿的,跟三哥无关!”那个什么地方都大的突厥女人,不动声色地把张三护在自己的身后,仰着那张灰不溜秋的大脸盘子,据理力争。
“自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