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秦再无缺粮之忧 (第1/2页)
看着这些乱糟糟的流民,看着他们夹杂着疑虑和期待的目光,邱雪龙没有丝毫不耐烦。
邱雪龙姿态做足,亲自下场,挨个走到这些扛着大石头块的流民身前,在广场上,一个接一个慰问过去,并高声公开地表扬他们所有人。
随着一袋袋白面被这些敢于吃螃蟹的幸运儿领走,邱雪龙在流民中的声望一时无两。
雁落原的流民对于新政,再无疑虑。
邱雪龙的所作所为传到陆宽耳中后,陆宽也不由得感慨,古有商鞅立木,今有雪龙搬石,真乃人才啊。
陆宽随后一笑,有如此人才,恐怕后续也不用自己多操心了。
陆宽为雁落原准备的水稻是寒地水稻,为一年一季的粳米,每年四月份育苗,五月份插秧,十月份便可以收获。
在这期间,陆宽正好利用起来锤炼神识。
陆宽的修为提高没办法靠打坐修炼,只能通过服用低级修炼丹。
虽然神识可以用低级神识丸提高,但是,陆宽希望能通过锻炼,尽量逼近自己的神识极限后,再来使用低级神识丸,这样更节约气运。
筑基期锤炼神识的最好方法便是反复使用复制术,当前复制术最好的对象,自然就是从大秦运送过来的水稻种植和收割工具了。
大秦运输并不发达,从内陆运送这些东西过来也颇为不易。陆宽愿意用复制术帮忙,却是省了大秦无数力气。
除去邱雪龙立“诚实守信”石,流民种植水稻期间还发生了很多故事,但是好在邱雪龙应对有方,都平稳顺利解决了。
期间秦昌诚也从王都向陆宽传来好消息,土豆初试大丰收,试验田亩产接近六万斤,农部官员非常激动,上书强烈要求扩大种植。
更喜人的是,由于打上了太后爱吃,皇家特供的标签,对于市面上第一批出现的土豆,大秦百姓踊跃购买,都想尝尝鲜,以至于一时间甚至出现了“王都土豆贵”的奇景。
就这样,土豆在大秦王都掀起了一股热潮,街头巷尾人人热议。预计后年开始,大秦将实现土豆在全国范围内的种植。再过几年,大秦现有的粮仓甚至将不够用。
这一连串的消息,让远在雁落原的陆宽振奋不已。
转眼一百六十天过去了,雁落原也迎来了她的第一次水稻大丰收。
“报~!报告国师,大喜事,大喜事啊!”
邱雪龙还是这么沉不住气,迈着大步子,面露喜色地就这么边喊着边冲进了陆宽的府邸。
邱雪龙这么一嗓子,把陆宽吓了一跳,专心锻炼到一半的复制术被直接打断,功亏一篑了。陆宽没好气地看了邱雪龙一眼,说道,“行了,本座知道,不就是大丰收吗?镇定,镇定。说吧,亩产多少,总产多少?”
不小心打扰了陆宽练功,邱雪龙脸上露出愧色。他也是跟陆宽相处久了,发现国师是个好说话的人,才偶尔本性暴露,显得有点咋咋呼呼,并非真的办事不稳重。
邱雪龙抱拳对陆宽认了个错,随后一屁股坐在地上,摘了帽子,看着陆宽笑道,“国师,卑职又不是仙人,可没有您那么好的气度和涵养。卑职看到这产量,可是高兴坏了!您让卑职先喘口气,卑职慢慢跟您说。”
“因为伤病,流民人口有一些减员,最后雁落原流民统计在册人口约142万。部分流民要照顾孩子和伤员,无法全力开荒。再加上有的土地位置过于偏僻,开荒难度较大,所以最终开荒土地比国师您计划的少上一些,共计约一百三十万亩。”
“但是,正如国师您预判的,雁落原土地极其肥沃,简直是插根筷子都能发芽,水稻亩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千六百斤!”
“除开上缴给我们的每亩一百斤,再扣除他们自己吃掉的,这些流民手里的存粮恐怕接近十五亿斤,大人!”
陆宽听到十五亿斤存粮这个数字,也是一愣,随后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由于天地灵气的存在,对于农作物种植实在太友好了。
像这种普通水稻,按照流民这么粗放的种法,要是放在地球,最多亩产五百斤。
而在这个世界的大秦内陆种,就可以达到亩产千斤;在雁落原种,更是到了惊人的一千六百斤。
仅仅只是种水稻,雁落原就足以成为大秦的粮仓。
一个成年流民,每年大约消耗大米五百斤左右,只是种水稻,一亩地就足可以养活三个成年人。
雁落原广袤无垠,现在开垦了一百三十万亩土地,陆宽估计,后续至少应该还能再开垦出两百四十万亩左右。
如果以后大秦还缺粮,还能把种水稻换成种薯王“希森6号”,产粮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这只是保证温饱的计算方法,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普通百姓也会从吃饱转变为要求吃好。此时,就不得不牺牲总产量,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满足百姓的需求。
但是不论如何,粮食问题,将再也无法成为制约大秦发展的因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