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马骨成 (第1/2页)
应无尘跟留下来的这几人,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如果这边的商人联合分会能成,接下来要做的几件事情,以及如何在保证各家原有利益的同时,获取更多的收益。
虽说双方此刻,还没有达成明确的合作,但这几人既然选择留下,那自然是传达出了意向。所以应无尘必须要利用好这才机会,将他们几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士族,给牢牢栓在身上。
这就像是一次路演,而这几人就是投资人。
作为从销售起家的前“公司职员”,应无尘虽然没有真实的路演经历,但有些东西就是无师自通。所以他简单的几句话,就抓住对方的痛点,然后一套组合拳下去,直接“全部拿下”。
原本应无尘还想着,要不干脆弄成上市公司的性质,店铺掌柜就是“公司总经理”,负责具体的经营、生产等工作。他们背后的士族,就相当于“股东”一样的身份,不参与实际经营、但享有一定的决策权。
这样也符合当下,“商人+士族”的合作模式。
不过后来一想并不稳妥,因为应无尘自诩没有这样的能力,可以驾驭住所有人,保证他们不会在关键时刻掣肘。因为单单是掌柜们,他就掌握不住,更何况这些掌柜后面,大多都站着那群桀骜不驯的士族。
毕竟只有在有人给撑腰的时候,狗才敢大声狂吠。
应无尘虽然有信心、也有能力可以让这群狗闭嘴,甚至是夹起尾巴来都不成问题。毕竟浪费一点“肉”和“狗粮”什么的,他还承受得起。
不过尽管如此,应无尘仍旧没有选择这样做。因为究其根本,他并没有同行业、或是相关行业的实操经验,所以不清楚具体的落地方案,以及面对突发状况时,该如何解决以及处理。
另外就是在时间上,如今也并不是有多充裕。而这种需要提前很早就做好铺垫,且“前摇”过长的举措,显然并不适合当下的场景,所以只好作罢。
但作罢并不等于就此放弃,因为应无尘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备用方案”。
这是一个,比前一种更加的简单和便捷,而且还更容易操作的“替代品”。
其大概的思路,就是把各家掌柜现拥有的铺子,在不改变房屋承重结构的同时,在景观上,进行一定量的必要性改造。换言之就是,“硬装保持不变,尽量更换适当的软装”,使店铺的风格更统一。
而改造之后的商铺,就相当于从原来的“专卖店”模式,摇身一变换成了“超级市场”的经营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客人在进店进行消费的时候,不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出入各家商铺。只在一个地方,就能购买到,更多需要的货品。减少了逛街时,浪费在路上的时间;
同时商人这边,也可以保证,前期不必投入太多,就能肉眼可见的看到效果,甚至是产生收益。因为他们,只需要添置一批货架子,把原本陈列展览的商品,更换一种展出方式就可以了。更不会因此,而动摇他们原来的“基本盘”;
最后就是士族这边,这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一定范围内的改造,虽然有些颠覆他们的常识和认知,但并不会冲击他们腐朽的大脑,更不会触到哪部分的敏感神经,所以也就更容易被接受。
当然,这样一来,也会伴随着不小的缺点。
首先,各家销售的商品,利润点各不相同。客人购买了商品之后,肯定是要到柜台上,统一进行结账的。但这样一来,就无法准确的,给“股东们”进行分红了;
其次,商铺的格局摆在那里,货架也有高低、前后之分。所以难免的,有的品类就能占据“C位”,第一时间就抓住,进店客人的目光。而有的货品却只能沦为陪衬,轻易不会有人问津。所以哪个商品摆在哪里,这其中肯定会少不了扯皮;
最后,如果这样进行改变,那短时间内,势必会吸引大量顾客,进店前来选购。而为了照顾到客人的“购物体验”,必然要提前安排好导购员,进行指导销售。所以在人多且杂的情况下,自然就会被有心机的人,给不小心钻了空子。也就是说,偷窃的事情,将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发生,届时该如何预防和反制处理,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开超市”的这种方式,是一个利弊共存的主意,也是应无尘目前,所有能想到的主意里,优先级最高的。
其实他还有另一种,更稳妥的方式,而且不必考虑“开超市”的时候,会遇到的那些诸多问题——就是借用玄光镜的玄妙之处,把各家的生意,给做成电商平台那样的模式。
届时各家铺子的掌柜,只需要在展出的柜台里面,放上售卖的具体实物,然后在外面另放一面,刻有对应物品的玄光镜即可。而这其中,只需要主意把对应货品的成像,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给刻进玄光镜的阵法里就可以。
到时候客人们选购商品,只需要伸手去触摸玄光镜,不仅能看到完整的实物,甚至还可以进行转动,就跟亲手掌控一切似的。而等他们确定了购买意向之后,也只需要去柜台那里下单,并留下具体的收货地址即可。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各家的铺子完全就可以,当成是一个个独立的销售窗口来使用。等客人选购之后,然后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送货上门。
等到双方确认物品无误后,再行付款。这样人和货分开之后,就可以有效杜绝利益不清、展架不足、以及偷盗等事情的发生。
而且还有一点:这样操作起来,不仅买卖的效率会变高,业绩也会更好。
因为按照消费主义的观点来说,人在购物的时候,心情会变得愉悦。在愉悦了精神之后,大脑自然会为了继续兴奋下去,而持续的,生产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刺激神经,从而催生出,更加强烈的购物**。
这样一来,销售业绩必然会井喷式增长。
另外,相较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经营模式,这种电商模式,会使人缺少了对于金钱流失的,一个直观的感受过程。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可以人为的,把购物这种享受的过程,和结账时的痛苦,给割裂开来。
甚至于,只要是应无尘想做,他完全可以大肆宣扬这种“看不见铜臭味儿”的交易模式。届时,相信无论是官员阶级、还是士族阶级,他们一定都会更加推崇这种形式。
而只要他们推崇了,那那些缺少分辨能力的百姓,自然也会毫不犹豫的影从。
虽说这样做有点不地道,但一切的规则都在明面上,所有人都能看得见。应无尘也只不过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而已。
这不仅符合他一向只用阳谋的习惯,更不会被人所诟病心思鬼蜮。
不过最终,应无尘还是放弃了这种方法。
虽说相较于“强买强卖”的楚江王来说,应无尘觉得自己这样做,已经足够仁慈了。可他仍旧坚持着,把这个诱人的选项,给“留中不发”的扣了下来。
毕竟要是采取这种方式,虽然效果会更好、弊端也会更少,但相比于“开超市”,前期的投入,就不再仅仅只是几排货架子那么简单了。单单是玄光镜,就需要单独进行刻印,甚至于为了还原的真实感,得反复进行模拟和尝试。
而这其中产生的时间、金钱等成本,将更是会高出不止一个量级。再一结合当下的情景,应无尘并不觉得,楚江王那边,会给自己太多的“准备时间”。
所以他只是稍一犹豫,就做出了判断,然后将这一想法,给收拢起来藏进了角落。
同时从本心上讲,应无尘可以光明正大的,算计商人、官员,而不会产生任何的心理不适。可一旦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给用到寻常百姓身上,他就哪哪都不舒服。
这虽然是一种怜悯心,但却跟圣不圣母没关系,更不是他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而是平心而论,应无尘从来都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因为生活在那个物质、文明都极大丰富的时代,因而有了许多,超越“今人”的眼光而已。
至于当下取得的所有成就,也全都是仰仗百姓们的“念力”,是他们造就了今天的自己。应无尘对此,认知的很清晰。
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软肋。因为应无尘始终都记得,自己并没有高人一等,更不应该去利用这些普通百姓,来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况且教员的经历又告诉他,这是一群拥有强大实力、能够改天换地的人,他们的身体里,孕育着无穷无尽的庞大能量。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应无尘都不能从他们身上,寻找高人一等的满足感。
但对于商人和官员,他可从来都没有丝毫的怜悯、同情。
毕竟已经出仕或者从商了的人,不管身份上如何,至少在思想上,就已经高出了百姓许多。所以应无尘欺负...不,挑战他们的“权威”,不仅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简直是兴奋到不行。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把“开超市”的方案,甩给了留下来的几人,让他们自己回味和琢磨。
----
至此,应无尘讲完了自己的第一期规划,后面就该这些留下来的士族代表们,表态了。毕竟包括酆都大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成功“白嫖”过应无尘的先例,这些“地头蛇”们又多个勾八?
论身份,他们虽然在活大地狱这附近的一亩三分地儿好使,可要是放眼整个地府,他们连北方鬼帝府的张衡、杨云都比不上,更遑论酆都大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