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护国寺 第04章 恩义 (第2/2页)
为了尽快脱身,她赶紧将解下来的牵牛绳递给云溪,请她交还给韩姓老者。看到手里的牵牛绳,她突然有了个想法。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登门重谢更是不必。”夏侯纾对何罗氏说完,便将视线移向站在远处的老者,继续道,“你若要谢,便谢这位老伯慷慨借绳,不然我也无法施救。”
何罗氏顺着夏侯纾的视线看过去,饱含善意地向老者微微颔首,然后又道:“这位老伯要谢,姑娘的大恩更应该重谢!”
看样子是说不通了。
夏侯纾最怕麻烦,对此很是无奈,只得暗自叹了口气。
何罗氏并未察觉出夏侯纾的不耐烦,只当她是不好意思。她赶紧擦了擦眼角的湿润,又说:“民妇的丈夫跟着人学着做生意,经常外出。此次来护国寺上香,只因我丈夫出门两月未归,音信全无。家里公婆姑嫂都忧心不已,也派了人去打听,却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我与季儿无计可施,便来护国寺祈福,惟愿佛祖保佑他平安归来。不料竟遭此险难。若非姑娘相救,只怕我儿性命不保,我也只能随着一起去了。姑娘救的,并非我儿一人,而是我们母子二人啊!若是姑娘执意不肯告知姓名,民妇如何心安?”
来这护国寺的人,多多少少有些缘由。尤其是这个特殊的时节。若非必要,谁会冒险跋涉?
连续听了两个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故事,夏侯纾免不了再一次心软,更加不忍直言拒绝。但她也不希望何罗氏大张旗鼓搞什么报恩,越国公府并不需要她这点不足挂齿的善举来提升美誉度。
她只想赶紧结束这里的一切,遂拿目光向钟玉卿求助。
不远处,钟玉卿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从头到尾都没有多余的话语。此刻她看穿了女儿的心思,便缓步走过去,出言解救道:“既然大家都没事了,罗夫人也不必如此执着,就当是结个善缘吧。”
何罗氏抬头看向钟玉卿,满脸困惑。她见钟玉卿身上的衣着和配饰十分讲究,又转头看了看夏侯纾,立刻明白这是母女俩。
钟玉卿将何罗氏的反应看在眼里,不紧不慢地说:“小女向来良善,今日出手相救,不过是出于本心。只是她小小年纪,哪里担得起你如此重谢?你若觉得心有不安,不如日后多做善事,也算是为小女积功德了。”
何罗氏听完一阵欣喜,立马又跪下来向钟玉卿磕头致谢,连连道:“夫人有女如此,至纯至善,当真好福气。民妇此生必当多行善事,以告姑娘救命之恩,夫人宽仁之义。”
饶是平日里被人跪惯了的钟玉卿,看到何罗氏这架势也不由得皱了皱眉。
谁也不愿意在这狭长的山道上接受一对刚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母子跪拜致谢,何况旁边还有一干驻足观望的香客。
夏侯纾担心这事会一直僵持下去,忙提醒道:“何家大婶,你看,你谢了我,也谢了我母亲,这事到此便算是了结了。你也无需再说什么报恩的话。我瞧着何季应该是受了好大的惊吓,你们可得好好照看着,山高路滑,别再出什么意外了。”然后又指了指后面的围观者,“后面还有好多香客等着要去护国寺进香呢,咱们也别一直挡着路,耽误了他人。”
何罗氏喜极而泣,赶紧站起来往里面靠了靠,让钟玉卿和夏侯纾等一行人先行上前,又吩咐仆从收拾好随身携带的包裹细软。她想了想,又从包袱里摸出一个荷包来,稍微打开瞧了瞧,走过去亲自塞到韩姓老者手里,诚恳道:“感谢老伯今日出手相助,小小心意,还望你不要嫌弃。”
韩老头不明所以,低头看了看那荷包,上好的布料上绣着一枝色彩艳丽的牡丹花,他心想这哪是他这样出身贫苦的人曾见过的,赶紧就要还回去,却被何罗氏制止了。
他愣了愣,按照何罗氏的意见颤颤巍巍打开来,便见里面是白花花一袋碎银子,瞬间觉得那荷包有千斤重。他神色慌张,想都不敢多想,几乎是出于本能地递了回去,连连拒绝道:“老朽并未帮上什么忙,愧不敢当,夫人还是拿回去吧!”
何罗氏抿了抿嘴,俯身揽了老者身后面黄肌瘦的小女娃,仔细打量了一会儿。
“瞧这女娃儿生得多么周正,是个美人坯子,就是命苦了些,瘦弱得令人生怜。”何罗氏柔声道,继而又抬头望着老者,接着说,“这娃儿如今虽然还小,但过不了几年就长成大姑娘了。老伯就不要推辞了。进了香回去,你们祖孙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也给女娃儿买点补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别耽误了。”
老者低头怜爱地望着孙女,捧着荷包的手一下子不知该继续伸着,还是收回来。
何罗氏身后的丫鬟眼尖,立刻走上前将荷包轻轻推回,柔声道:“我家夫人是真心实意地想感谢你们,请你们务必收下这份微薄的谢礼。就算是为了孙女的福祉,也请你们不要推辞。”
老者再次瞧了瞧瘦小的孙女,含着泪向何罗氏道谢,又让孙女给何罗氏磕头,双方相互致谢了好一阵。
后面的香客见已无大事,也渐渐流动起来,继续向着山上前行。
钟玉卿的身份摆在那里,因而鲜少遇到这样执着难缠的人,此刻她也是大松了一口气。她像是害怕何罗氏继续跟上来似的,赶紧拉着夏侯纾快步往前走了一段距离。
确定何罗氏母子已经被远远地甩到了后面,钟玉卿才松开女儿的手,叮嘱身后的侍女庆芳:“吩咐下去,不管那对母子如何追问,任何人都不许透露我们的身份,免得惹火烧身。另外,再封二十两银子给方才借牵牛绳的那对祖孙,也是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