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剧本交易会 (第2/2页)
“云叔,你先喝茶。”
“好的,谢谢。”云易端着茶杯开始用心倾听这两位杰出女性的聊天,不敢插嘴。
于是,云薇翻开另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暂定名为《军校医学生》,讲述了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生女生从五湖四海考入军校医学专业,经过努力奋斗,发生了一些感情纠葛,然后成为杰出军医的故事。
“这个不错,青春奋斗的主题,有梦想、有激情。非常棒!”云薇此时只恨自己没把杨宇一起带过来,他要是夸起这个故事来,肯定不会像她这样词穷,而且还能帮忙选一选。
“这个当然好啊,是央台和军队总后影视中心的项目。”余敏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可惜好像只有14集,肯定不缺钱拍,这次只是来走个过场,看看将来要不要几大卫视联播。”
云薇一听完就明白了,就是不需要咱们投资的意思了。
于是,她只好去看别的本子。
接下来,就是一个名为《慈禧传奇》的故事。
其实早在80年代的时候,港市就拍过一部讲述慈禧的电视剧,叫做《少女慈禧》。
云薇记得小时候,保姆赵阿姨总是爱看这部剧,再加上女主角柳薛桦实在太漂亮,所以云薇记忆深刻。
以至于,她就以为这部《慈禧传奇》也是讲一个少女从懵懂无知变成杀伐决断的老太后的过程。
没想到一看故事梗概才发现,这居然是从慈禧她老公,咸丰皇帝驾崩之后开始叙事的。
那慈禧岂不是一上来就是工于心计的女人了吗?
那可就没意思了,谁愿意看慈禧祸国殃民啊。
“这,好像不太好!”云薇直接否决了。
余敏这时候凑过来了,主动给云薇翻开两个故事:“小薇,其实我是觉得这两个好。这两个都是文学作品改编。”
一个叫《千秋家国》,是根据粤省一位女作家的报告文学改编。
一个叫《新版乱世佳人》,也是根据一位女作家的文学小说改编。
《千秋家国》采取倒叙的方式,由一个海外青年华人遵从父亲遗愿,回到中国故土追根,然后揭开故事的序幕,讲述了许氏这样一个非凡的家族在历史烟波中遭遇的种种故事。
其中许氏比较为人所熟知的人物,就是一个文学大拿的夫人。
那位文学大拿就是写了家门口有两颗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的那位。
其实准确来说,他是许家的女婿。
当然,这个家族其他人的故事也很精彩,在这种离乱战争背景下的故事一般都惊心动魄。
家国破碎、骨肉离散、爱人分离、生离死别、生死不见。
听起来就觉得戏剧矛盾冲突非常明显,能煽情。
“还可以。”云薇看完故事梗概之后说道。
故事确实还可以。
明年是97年,港市回归,这样一个故事,很符合明年的氛围。
但是,或许还有更好的。
云薇觉得,这个并不是非它不可的存在。
“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大项目,粤台主导,跟港市合拍,启用明星大腕来演。”余敏在旁边补充:“我觉得这个项目挺好的,只是肯定投资很大,咱们出不了这么多钱。要是出钱少,那只能算参投,挣也挣不了多少,还没有话语权。”
“确实如此,咱们最好能自己主控一个项目。”云薇说道。
既然出了钱,还是能主控比较好,这把事情交给别人来做,万一亏了怎么办。
“那就是这个咯,《新版乱世佳人》。”余敏主动翻到那个故事,拿给云薇来看。
《新版乱世佳人》是我国一位女作家的文学小说改编,纯虚构。
说的是江南一个小城里有两个大家族,一个姓董,一个姓冒。
董家的大少爷人到中年,厌倦了官场生活,带着太太和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回到江南小城生活。
这位董太太就是全剧的女主角,她本是大户人家出身,幼年沦落青楼,幸遇良人,被救出红尘。
董太太跟着丈夫回到江南以后,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先是面临二叔的刁难、戏子小三的挑衅,后来丈夫又病故了。
她一个人在这离乱的年代里,含辛茹苦将几个孩子拉扯长大。
但是,这几个孩子也不省心,死的死,嗑毒的嗑毒。
可谓是说尽了一个女人的沉浮半生,很励志、很悲凉。
其中,董太太四个女儿的故事占据了后半段的大部分内容。
这些女儿里,有牺牲给封建教条的、有为Z治斗志而死的、还有英勇牺牲的,总之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
其中最挑战世俗伦常的就是三女儿的故事,这个三女儿有点恋爱脑,本来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一个记者,但是却喜欢上了一个男旦。
这个男旦为了保护整个戏班子,沦为霓虹侵略者的玩物。
三女儿为了挽救心心恋恋的男旦,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去伺候霓虹侵略者。
最终,她被折磨得疯癫了,还得不到母亲与爱人的理解,选择了上吊自尽,男旦后来也自杀了。
云薇觉得,整个戏还挺狗血的,好多禁忌内容。
比如,二叔想偷嫂子,没偷成,去偷了小嫂子,然后二叔的儿子又偷他爹偷过的这位“小嫂子”。
哎呀,真真是刺激!!!
“余姐,你真觉得这个好?”云薇有点不敢相信。
“是啊,这个戏的文学顾问以及策划可都是文学大家呢。肯定能火爆荧屏的。”余敏道。
“确实能火爆荧幕,可是在火爆荧屏之前,会不会被禁?”云薇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