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北境之事 (第1/2页)
张承冲行事虽然一向容易上头,但当此时候却也突的变得沉稳,因为他知道,眼前之人当不是自己轻易就能料理的人物。
李恪闻言抬手示意张承冲的那名副将退下,张承冲会意转头,那人当即走得老远才停下。
见状,李恪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了兵部兵符,示意张承冲看个清楚。
那张承冲抬眼仔细一看,当即屈膝下跪拜倒:“末将张承冲,参见大将军!”
兵部兵符作用之大,无法想象,相比之下李世民手中的兵符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在大唐大大小小的将军之中,兵部兵符所承载的不是指令,也不是军法,而是从军之人的一种信仰。
李恪抬手示意张承冲站起来说话,而后微微笑道:“我不是什么将军,我只是借了父皇的威望罢了。”
张承冲闻言恍然,当即拱手道:“原来是楚王殿下,多年未见,恕卑职一时眼拙,一时竟没认出楚王殿下。”
李恪在京城之中被封为代天子的事早已传到大唐的各个角落,张承冲虽然远在北境通天关,但也有耳闻。
只是张承冲当年只是千牛卫中的一员,只见过李恪四五岁时的模样,时隔多年,自然是认不出此时的李恪了。
不过张承冲心中还是为李恪的气度所折服,能在如此地方还依然能保持着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思维以及连贯的逻辑,实在非常人所能用,也绝非常人所能及。
李恪摆手道:“张将军此时可以说实话了吧。”
张承冲居然也插手了此事,其中原由李恪虽想到了一些,但他觉得这应该不是重点。
果然,张承冲闻言叹道:“楚王殿下有所不知,北边匈奴这几年蠢蠢欲动,似有犯境的迹象。末将不得已才将解决军饷短缺的主意打到这金矿上来。”
张承冲详细了解释一番,原来这几年北境看似安定,但却是在这穷山恶水掩盖之下的安静,实则抛却了北境环境问题之后,匈奴犯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
这一点,李恪也有想到。
只是在李恪的印象里,匈奴向来只擅长在开阔地带大规模起兵作战,北境这种高山深壑的地理位置实在不是匈奴所擅长攻防的地方。
张承冲解释道:“匈奴这几年大规模扩充了步兵军队,而且时常在距离通天关不远的七里鞍山操练,末将曾派人前去查探,据探子回报,光在七里鞍山操练的匈奴补兵便多达三到五万,更别提还有没来参与演练的步兵。”
“为何匈奴一下子扩充了如此多的步兵?此事你可有详查?”
“末将也曾想过详查,奈何大将军不允。”
曲善才乃是大唐朝中唯一可以和李靖比较资历的老将,但是在战功上却是远远不及李靖,不然何以李靖身在京城却统领大唐全军,而他却只能在这北境苦寒之地镇守边关呢?
然而曲善才虽没有多少战功在身,但是稍微年长的人都清楚曲善才乃是大唐一等一的战场宿将,向来是轻易不出手,一出手便是风驰电掣,雷霆霹雳。
故此在曲善才没有十足的把握之时是不会对匈奴出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