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怒火之因 (第2/2页)
莒国公,唐俭。
唐俭乃李世民亲封的莒国公,而且唐家与李家又是世交,李世民与唐俭的关系更是亲近,在大唐之中,他这个莒国公虽不理政事,但地位却相当的高。
房玄龄查到此事之后,不敢声张,毕竟牵连实在太大。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莒国公也知道了此事,当即前来封口,让他将此事烂在肚子里。
房玄龄对此自然很是清楚,当即将此事瞒了下来,没有上奏。
可是今年,太子却突然让他核对波斯西域五道的账目。
这一下房玄龄才发现纸包不住火了。更让他绝望的是,晋王李治也查到了此事。
尽管晋王与莒国公乃是近亲,可是大唐朝廷人人都知道莒国公唐俭乃是楚王的人,而晋王乃是太子的人。
太子与楚王今日在朝堂之上闹到这种程度,那下面的莒国公与晋王又会如何呢?
太子盛怒的后果大家已经看到了,晋王调查此事是不是也可看成是太子对楚王早有不满,想要接莒国公亏空国库一事彻底消灭楚王在大唐的势力呢?
房玄龄不敢说,一来是担心自己说了以后,尚未遭受楚王的牵连的莒国公会对自己出手。二来,此事他早已得知,却并未上报,欺君之罪也够他死上几百几千回的了。
李治听完之后只是一笑,很是不屑的道:“一个莒国公便敢如此,更别提五年未曾回宫的楚王了。”
杜由之没敢应声,此事关系当今太子,还有独揽兵权的楚王李恪,晋王可以如此“大言不惭” ,那是因为他是太子亲信。
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卿,祸从口出他还是记得的。
房玄龄对着李治拱了拱手:“殿下,下官已经道明了一切原委,也愿向太子殿下请罪。还望殿下能够看在下官坦白从宽的份上,宽恕下官的一众家眷,放他们一条生路。”
“哼!三千万两!你还想保全家眷?你在痴人说梦吗!”
“杜大人,别急着下定论。”
李治打断了杜由之对房玄龄的喝骂。
杜由之闻言怔道:“殿下,如此巨大的数目,无论如何也是满门抄斩的下场,此时还有什么回旋的余地?”
李治看了一眼杜由之,而后转眼看向房玄龄,道:“此事太子殿下已经知道了。”
房玄龄与杜由之闻言都是一惊,房玄龄惊道:“太子殿下已经知道了?那太子殿下为何......”
春猎之后,房玄龄虽然接到旨意彻底调查波斯西域五道的税银账目,但是之后太子对此事好似忘记了一般,根本没有再提起,他是如何知道?而太子知道知道又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无?
李治接着道:“你们这下知道太子殿下今日为什么会如此动怒了吧。”
房玄龄和杜由之闻言均皆诧异,回想今日东宫之中的情形,当即明白了太子为什么如此盛怒,甚至要直接将楚王关进了大牢。
原来太子早就知道此事,莒国公乃是楚王的人,他们在背后做了如此滔天大罪的事,太子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再加之今日在殿上楚王李恪直言顶撞太子,说太子与当年的李泰一般,自然引得太子怒火烧身,这才要将其打入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