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这不公平 (第1/2页)
李恪在发觉益阳王所道“真相”与现实实在相差甚大之后便开始怀疑益阳王跟他说这个“真相”的动机。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益阳王的确已经穷途末路,可是他在后面却执意要回京,似乎还有底牌。
如果当真如此的话,那么当初益阳王在的登州境外便不算是穷途末路,而他对李恪说的这个“真相”的真假,便有待商榷。
可他为什么要对李恪说一个真假难辨的“真相”呢?
李恪想到了李世民。
唯一能够抹除当年一切痕迹的,除了先帝,便是李世民。
而先帝肯定不会亲自动手,所以只能是李世民。
益阳王与李世民之间有交易,是李世民故意让益阳王这样向李恪透露“真相”的。
当这个猜测在脑海中出现的时候,李恪便决定了要生擒侯君集。
因为他是李世民的心腹,通过此次重新启用侯君集,官至钦赐大将军的官职便不难看出李世民对侯君集的看重。
所以要弄清楚当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有撬开侯君集的嘴巴。
然而让李恪没想到的是,李仙齐也跟着失踪了。
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李恪只能将问题的重心转移到当年真相上面来,而决口不提是自己让李仙齐去找的侯君集。
就御书房内的情况来看,李恪的计谋生效了,李世民果然被李恪带入了回忆之中,开始极力反驳侯君集知道当年之事,而忘记了他一开始传李恪来的目的。
当然,这也等同于李恪摊牌了。
他就是在调查李恪生母之死。
“朕当年不在长安,朕如何知晓?”
“再说,你既然不愿相信益阳王所言,又何必再来问朕?”
李世民始终背对着李恪,原本高大的背影在此刻竟显得有些佝偻。
岁月便像是一把锋利的刻刀,尽管是李世民,也遭不住这一刀一刀的刻画。
“所以陛下承认了益阳王对儿臣所言,其实也就是陛下想让儿臣知道的真相,对吧。”
李恪再度冷笑,只是这一抹冷笑却显得异常的无奈。
只是,只听得李世民一声轻叹。
“你从高句丽回来,朕就知道你肯定会调查你母亲之死。”
“但是李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些人的死不是你,或者朕能够逆转的。”
“朕当年出征在外,对长安之事也是后知后觉,直到你娘身死的消息传来,朕才恍然明白。”
“所以后来才有杜如晦血洗长安,当年害你娘的那些人,早就已经埋进黄土之中。”
李世民这话一共两层意思。
第一,他是在撇清自己与李恪生母之死的关系。
第二,他已经为李恪生母报仇。
杜如晦血洗长安,的确是他授意。
“可有的人,却还没死。”
李恪的目光再度锐利起来。
“所以你让李仙齐去找侯君集!”
李世民忽的转身,凌厉目光好似两柄锋利的剑,霎时间抵在李恪的咽喉处。
“陛下当年不在长安,自然不知道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当年在长安的,可不止益阳王一人。”
“我娘的死因众说纷纭,儿臣不愿相信他人,只能自己调查。”
“从杜如晦提供的线索中,侯君集与此事没什么关系,所以儿臣没道理去找他。”
“然而李仙齐此次离京去找侯君集,出乎了儿臣的意料。”
“正如刚才所言,李仙齐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寻侯君集,他一定是想起了什么。”
“陛下若是认定了是儿臣指派的李仙齐,儿臣也无话可说,要杀要刮,悉听尊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