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诡辩 (第2/2页)
李恪要如何反驳?
唯一还能反驳的,李恪思来想去,也只有一条,那就是釜底抽薪。
“陛下,这些人和这些山地炮都摆在这里,太子殿下和韩侍郎又言之凿凿,臣就算是想辩解只怕也力不从心。”
“不过臣还是想挣扎一下,为什么太子殿下就一口咬定是臣与高句丽走私呢?”
“要知道,干过这件事的还有李泰。”
人证物证李恪是没办法反驳了,他现在能辩解的只有自己和高句丽走私这件事。
只要能证明这件事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那么无论是认证还是物证,都可以是捏造出来的。
毕竟人证物证都是在为这件事服务,指证李恪与高句丽走私。
釜底抽薪,不外如是。
而李恪提及李泰,那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他就是想暗示李世民,当初李泰都没干的事,他李恪又不傻,怎么可能去干?
“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这些人明明就是那李泰私军里的人,而现在所有人都知道那李泰私军乃是受你掌控。”
“他们既往高句丽走私,不是受了你的指令,难道是我的?是李泰的?”
李恪想要釜底抽薪,李承乾却又加了一把火。
从这几个黑衣人和李恪的关系顺藤摸瓜来指证李恪,他们是你的人,那他们走私,就等同于你走私,这没什么可说的。
“太子殿下,这可说不一定。”
“有的人虽然投入某个门下,但真正听从的,却不一定是这个人。”
“你要知道,在这年头,为了飞黄腾达,很多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比如,此刻尚在晋王李治门下的徐冬之,太子殿下就肯定他一定听从李治的指令吗?”
李恪举一反三,你说他们是我人,而且一定听从我的指挥,那徐冬之呢?我还说他是李治的人呢,你信他一定听从李治的指挥?
“这...这只是个例,徐冬之与晋王本就交情匪浅,他投在李治门下乃是出于无奈,只为保命而已。”
“那这些私军投在我的门下,也是出于保命,你难道不知?当初在京郊,面对杜如晦亲自率领的大军,他们若不投在我的门下,只怕早就横尸城外京郊,此刻又岂能被人利用?”
李恪眉尖一抖,义正言辞。
谁说这些私军走私,就代表他李恪走私?
这些私军一定听自己的吗?徐冬之可以为了保命投在李治门下,那这些人难道不可以是了保命而投在自己门下?
而他们不一定听自己的,有可能被别人利用岂非再正常不过?
如此以来,何以证明他们走私就代表自己走私?
更为关键的是,他李恪根本没必要向高句丽走私山地炮!
李恪的话音落下,李承乾顿时语塞。
说到论辩,只怕十个李承乾也不会是李恪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