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边境局势 (第1/2页)
从大理寺出来,门口乃是一处花坛。
花已经枯萎,敌不过这秋风萧瑟。
但草还活着。
大抵是因为命贱。
只是,看起来也时日无多。
在这秋日之中,也奄耷耷,毫无生气。
而在花坛的后面,走廊的尽头,杜如晦的身影就立在那里。
杜由之抬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李恪了然,当即走上前去。
李恪知道,杜由之乃是杜如晦一手培养出来的,在兵部,他几乎可以算作是杜如晦的代言人。
“李泰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他,他还苦心筹划了这么多。”
“到头来,竟只是无关痛痒的挣扎罢了。”
杜如晦一直以来都在暗中收集李泰阴谋造反的证据,此次他贿赂边关将领,其实也一直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身为兵部尚书,对于手下将领的掌控,乃是他的本职,想要找到的这些证据,其实并不难。
他知道李恪从未停止过对李泰的关注,所以此次李恪一提出要对付李泰,他就立刻将这些证据拿了出来。
当然,李世民对此并不知晓。
当年李泰与李承乾也有过一番争斗,李承乾心慈,并未将李泰置于死地。
可李承乾不知道的是,后来李泰陷害李承乾,却是李恪帮忙出手救了他。
而现在,李泰几次三番的对李恪不利,李恪此番出手,也算是因果循环了。
“可本王还是有些不放心。”
李恪闻声而道,脸上浮现到一抹忧虑。
自他回京后,他极少感到忧虑。
因为他始终掌握着事件的主动权,牢牢把控着将要发生的任何一件事。
可是对付李泰这件事,却让他有些犯难。
“你不放心陛下 ?”
杜如晦一眼便看出了他心中所想。
“李泰毕竟是父皇的亲儿子,倘若让他知晓了李泰暗中做的那些事,我担心他会接受不了。”
对于其他人,李恪或许并不在意。
可是对于李世民,他做不到。
李泰这些年在暗地里做的事,如果一切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只怕李世民听完后会当场昏厥过去。
那些事,那些一听就令人极度恶心和憎恨的事,李泰可谓一件都没落下。
若是因为要对付李泰,而让老李头受到伤害,那对李恪而言,决计不会是一件如以往那般舒坦且惬意的事。
这让李恪很矛盾。
但事实上,与其说他在这件事上感到矛盾,不如说他自身本来就很矛盾。
一方面他想追求惬意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却又嫉恶如仇,对世间一切不公都很憎恶。
他想证明这世间存在公理的同时,却又忽略了要想证明公理,就必须放弃惬意。
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一面是他的信仰,一面是他的初心。
而往往让人纠结其中无法自拔的,就是信仰与初心。
杜如晦对此好像没有要发表意见的想法。
他只是淡淡的看着李恪,似乎是赞同李恪的这种担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