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为情所困 (第1/2页)
李恪当然知道李世民是在试探他。
所以在向杜如晦提意见的时候故意留了一手。
这个“慢一点”,如他这般解释,切合实际。
可如他向苇名美雪那般解释,也是合情合理。
故此李世民闻言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绕有深意的看了李恪两眼,像是不喜他这个回答。
“李恪,刚才你也说了,高句丽还有个泉盖苏文。”
“陛下并非怕泉盖苏文,只是不想两国当真的生死相见。”
“此一战如果像你说的这般去打,泉盖苏文难免参战,到时候谁人来敌?”
“再者,你要知道,此次领兵的乃是李治,泉盖苏文若是参战,李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这个责任又谁来负?”
“你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杜如晦微微摇头,显然是对李恪的回答颇感失望。
李恪闻言耸肩,脸上露出无奈之色。
我怎么知道泉盖苏文会不会参战,我只是根据之前的战役提点意见好吧?再说了,我又不打仗。
“你既道要打,但又不能真打。”
“那有何办法能办到?”
李世民没有就杜如晦对李恪的指点做出评论,而是眉头微皱的看着他,询问如何做到假打。
尽量慢些,如何慢些?
即便是慢些,那两边总需要一个退兵的理由不是?
总不能让二十万大军以吃不饱穿不暖退军吧?那让朝廷的颜面何存?
杜如晦闻言一时皱眉。
这是,李恪却上前拱手。
“陛下,儿臣有一个办法。”
“讲。”
李世民想也没想的就点头。
“既要两国都有理由退军,那么就需要一个两边都能接受的契机。”
“比如,高句丽公主归国。”
“高句丽陈兵边境的原因之一乃是为了抵抗我大唐的进攻,但其中也不乏向我大唐讨回公主的因素。”
“倘若让苇名美雪返回高句丽,而我军又没有发动真正的进攻,想来高句丽也该看得明白,自己也就退军了。”
“到时候,高句丽退军在前,以示软弱,我们再向高句丽要求割地赔款,岂不是名正言顺?”
李恪的话音落下,脸上满是得意之色,但其他两个人却均是皱眉。
“你要放苇名美雪归国?”
李世民显然不太赞同这个提议,高句丽公主既来到了长安,要想回去,只怕没这么简单。
“得到高句丽公主犹如攻下高句丽一州,若就此放她回去,岂不是太便宜高句丽了?”
杜如晦也不同意,总觉得应该就苇名美雪这件事再争取到一些利益才行。
“放她回去后,不是可以要求高句丽割地赔款吗?”
李恪问到。
“这一仗又没有真打,凭什么要高句丽割地赔款?”
“当初我们击退高句丽与靺鞨联军,高句丽已无力抵抗这才议和。”
“可现在严楚执掌边军,战斗力强了何止一倍,他若如你所言当真退军还好,一旦不退,难免爆发大战。”
杜如晦稍微一分析,立刻就指出了李恪刚才那个提议里的疏忽之处。
割地赔款肯定是不行的。
但让苇名美雪归国来为两国边境的战事画上一个句号,可却并无不妥。
“这件事你看着办,务必让苇名美雪受制于我大唐。”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脸上满是不容置疑之色。
可以让苇名美雪归国,但即便她回去了,也不能为高句丽所用,必须用大唐牢牢的将其掌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