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银行的作用 (第2/2页)
“有了银行,我可以在长安换银票,到了扬州再换成铜钱,又或者直接用银票进行交易,交易的另外一方也可以拿着银票去当地的银行换取等量的铜钱或者银币,这样岂非方便得多?”
三人一听这话,纷纷明白了过来。
于此,他们对银票和银行这两个概念总算是有了大概的了解。
不过问题又出现了。
“朝廷制造的银票具有唯一性,不可模仿性,可银行呢?”
“万一民间有人私自建造银行,以骗取百姓存款的话,那朝廷岂非被人当作了利用的工具?”
房玄龄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利用朝廷的威信来骗百姓存款的话,那朝廷怎么办。
对于这一点,李恪也早有准备。
只听他笑着道,“这个问题我想过。”
“首先你要明确一点,谁人才能够建造银行。”
“那必须是朝廷,户部的直属官员,而且还必须要有父皇的旨意,才能在某一个 城市建设银行。”
“如果某个大胆之徒在某个地方私自开设银行,当地的朝廷官员难道是瞎子,看不到?”
“其次便是这些银行的管理人员,也都必须是由户部明确指派的官员,有官印在身的官员。”
“而且这些官员必须与当地的地方官分开来进行管理,双方不能存在除同僚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杜绝官官相护来谋取百姓钱财的事了。”
当然,这里面还参杂着吏治问题。
不过在这之前,李恪已经向李世民提出了巡查吏治的方案,而且李世民也已经这么干了。
倘若当真有人胆大包天敢这么干的话,那就只能说他嫌命长。
听到这里,三人完全放下心来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前期投资。
建设银行自然是要钱的。
制造银票也是有成本的。
这些钱谁来出。
三人齐刷刷的看向了李恪。
三人之中,李恪最富。
“看我干嘛?”
李恪当时就“抱紧”了自己。
“诶,我给你们提出这么重要这么伟大的经济措施,你们居然还想要我的钱?”
“丧心病狂是吧?”
李恪万万没想到,这三人居然能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
房玄龄和李世民皆是一“咳嗽”,缓解自己脸上的尴尬。
因为他们刚转念一想,觉得李恪说得也对,人提出这么宏伟的计划,帮了朝廷这么大忙,自己还想着他的钱,的确有点不是人。
但这笔钱,对于国库而言,实在是有点多啊。
而且最近国库的开销,也的确有点大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