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深谋远虑 (第2/2页)
旋即,主事上前接过诏书,平铺在房玄龄的案头。
房玄龄又一挥手,主事将烛台移近三寸,明亮的烛光照清诏书的文字。
望着诏书上的簪花小楷,房玄龄眼睛一阵酸痛。
经年累月伏案,房玄龄双目难以视远,即便是细小的文字,也不容易看清。
每每遇到繁多细小的文字,房玄龄总是会让心腹阅读出来。
然而,天子诏书,非同小可。
房玄龄即便双目酸胀难当,犹强打精神,逐字细读。
眼瞧房玄龄阅读诏书,众人收敛气息,不敢言语,只恐打搅了房相之事。
随着诏书缓缓展开,房玄龄的眉头越来越皱,眉梢甚至已经与额头相接。
突然间,面沉似水的房玄龄开了口:“陛下没有其他言语?”
语气平淡,却让宇文胜心中凛然。
宇文胜施了一礼,不卑不亢答道:“陛下有谕,诏书唯得呈房相观,旁人来讨求诏书,一概不允。”
房玄龄点了点头,手指缓缓有节奏的敲击书案,众人的心跳也随着手指敲动的幅度,愈发急促。
许久无言,房玄龄眉头紧皱,脸色阴郁,似乎极为不悦,但脸上又看不出怒气。
眼神斜向左上飘,似乎在回忆往事。
小吏纷纷紧张起来,生怕这位宰相突发不测,倒在政事堂中。
良久,在众人紧张的瞩目下,房玄龄终于开了口:
“这封诏书,可有旁人向汝讨要?”
房玄龄的话如同重锤,重重敲击在宇文胜的心上。
“司空曾派人索要,下官未曾给予。”宇文胜汗流浃背浸湿衣衫,可是声音依旧沉稳,不见丝毫波动。
房玄龄又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宇文胜见状,识趣而退。
离开政事堂,春风依旧寒冷刺骨。
春风带着渭水的寒湿,沿着宫墙勾勒的道路,穿梭流转 。
“嘶……”
一股寒风袭来,吹入宇文胜的衣领,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慌乱的紧了紧衣衫。
转入道旁卫士的岗亭避风,伴随手炉缓缓燃烧,宇文胜顿觉身上暖和起来。
一道紫色身影脚下生风,宇文胜余光一扫,连忙隐蔽起来。
长孙无忌感到有人窥探自己,四下一扫,见空空荡荡,也无心计较,甩开大步,前往政事堂。
矫诏之事,长孙无忌自然没胆子。
但是,接着诏书搞点手段,长孙无忌不仅有胆子,而且胆子很大。
篡改诏书,长孙无忌不敢。
但是,修改传递诏书的使者,长孙无忌却很在行。
既然要让楚王归京,干脆先下手为强,永绝后患!
长孙无忌眼底露出一抹厉色,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当年兵发玄武门杀兄逼父,长孙无忌可是首功!
政事堂外,小吏长揖下拜,朗声唱道:“见过司空。”
政事堂宰相理政之所,长孙无忌虽然位列三公,地位尊崇,但进入政事堂,还是需要经过通禀。
小吏轻声言道:“房相请司空入政事堂。”
随即,两名仆役上前,为长孙无忌脱去靴履,解下大氅。
“司空请。”小吏居前以迎,将长孙无忌引至房玄龄所在之处,罗拜一礼,引着众人退下,将政事堂留给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