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好容易上头 (第1/2页)
“以鹏城为样板,先把模式跑通,然后迅速向全国扩张。”
“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就得着眼于此。”
“先不碰整容,整容之后再说,现在风险太大。”
“这是难度最大的,资金,壁垒,模式,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啃下来,就是我们自身的壁垒。”
蒋震华又说。
陈风
无话可说。
该说的都被他说完了。
蒋震华联系的第四类人,是猎头公司。
这次要解决的,是互联网平台的问题。
解决方案,自然就是挖人。
从各大互联网公司挖人。
给出最少一点五倍,最高可以达到五倍的溢价。
招核心骨干,资深总监,活儿又好又快的老兵。
只要来,钱绝对给到你爽。
蒋震华笑着,把这一步称之为,线下的逆袭。
早就看他们不爽了。
比有钱?
来嘛。
烧钱谁不会?
“技术是一次性投资,程序员是人肉干电池,平台开发好了,后期维护成本并不高。”
“当然,我们的技术也要不断升级,但主业还是细分领域。”
“互联网,只是工具。”
蒋震华说。
陈风:
对对对。
你说的都对。
交给你了。
最后
看着这份列出来的长长的名单。
陈风深吸口气。
一下午,像是打了一场仗。
看来老江为了这个项目,真的是拼老命了。
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人脉,全部都投了进来。
这些,或许没有资本重要,但却是能让资本如虎添翼的东西。
而且,还真不是短时间内能花钱买到的东西。
蒋震华在天鹅堡这些年积累下的东西,这会儿厚积薄发了。
此时此刻
陈风有种什么感觉呢?
就是
战神他一声令下,十万军士奔来!
就很淦!
接下来的几天,陈风都呆在天鹅堡。
有种进入创业的热血和激情。
十个亿,已经给东海银行转过去了,各种手续正在办理,预计大概需要两周时间。
原先隶属于琼航的物业管理公司,直接清盘。
除了基层岗位外,中层以上的都各回各家。
这个倒简单。
本来琼航就属于国企,这家子公司高层很多都是有编制的,中层至少也是个合同工,物业收租,也不需要什么专业性很强的人才。
唯一有点麻烦的是租户。
买卖不破租赁。
这是民法,现在应该叫民法典的原则了。
瑞信大厦产权上的变更,并不影响租户和大厦先前签订合同的法律效力。
虽然,这条法律原则,在个人租房时,经常被无良房东无视。
说是要卖房子,最多丢给一个月租金,就让租客滚蛋。
租客也往往只能捏着鼻子含泪搬家。
但,在涉及到商业地产的租赁上,还是得严格执行的。
毕竟,价格高了。
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铺租。
怎么可能让人随随便便搬走?
个人租户,那是因为维权成本太高,赔的租金可能还不够律师费,没必要打官司。
但对于企业商户,几十万或者上百万的诉讼标的,还是值得起诉的。
那么问题就产生了。
瑞信大厦原本的租户,涉及的经营领域五花八门,和目前“美业”的方向还是有偏离的。
对于这个问题,蒋震华在和陈风商量过后,确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针。
第一,对于那些合同即将到期的商户,不再续约。
第二,对于那些愿意拿补偿金走人的商户,给钱了事。
第三,提笼换鸟,对于那些谈不拢的商户,先留个缓冲期,逐步处理。
这个姿态,可以说是既合法,也合规,而且还算相当温和。
毕竟开门做生意。
口碑还是很重要的。
做事,就是要做到滴水不漏,让人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繁琐,杂乱,但必须处理。
一桩桩,一件件
忙是真的忙。
累也是真的累。
每天高强度的各种头脑风暴,见各种各样的人,说各种各样的话。
一个理念,和不同人的人,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的说。
合作伙伴,供应商,面试者
蒋震华忙得脚不沾地。
陈风差不多也是。
感觉自己进入了某种飞速成长期。
有点像是在之前公司打工时做紧急项目。
不过,打工人的累,和老板的累,完全不是两个概念。
之前做项目时,主要累在身体。
早晨坐地铁去拜访客户,出了地铁站还得骑单车甚至步行,见不到客户,往往得在门口等,一等就是一上午甚至一下午。
陈风清楚记得,有次自己去见个隔壁城市的客户,下午去的,晚上回来时已经没有公交车了,偏僻的工厂园区,也打不到车,滴滴都不愿意去。
穿着皮鞋徒步走了将近八公里,才总算见到公交站台。
上车后才发现,皮鞋底儿都掉了。
想想也是酸爽。
至于现在的累
则是主要在于对“不确定性”的预测,判断,把控,所导致的心力交瘁。
解决办法很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