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刘府古画 (第2/2页)
汉中昭烈王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汉中昭烈王备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
这一刻,赵虎立刻站起身来,快步走到画前,仔细查看起来。
大桑树!
冠如圆盖!
那树下的少年相貌气度如此不凡,再加上双耳垂肩、臂长过膝的典型特征——
不是汉中昭烈王刘备刘玄德,还能是谁?
巧的是,刘伟也姓刘,而且正是涿州人!
这一刻,赵虎心中若有所思。
刘伟的祖上,很可能与刘玄德公同宗同族,甚至是同一个村子的兄弟,他们两支刘都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
恰好在这时候,林毅从后堂走进正厅。
见到赵虎站在一幅古画面前,脸色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他当即微微一笑,走过去解释道。
“赵兄,之前在路上你问我刘玄德公的故乡何在,我之所以知道得那么清楚,其实是刘伟师弟告诉我的。”
“他正是刘玄德公亲叔叔刘子敬的后人,当年刘家村遭遇大难,刘子敬的次子刘玄卢因为外出办事而逃过一劫,后来他在涿州县城成家立业,开枝散叶,传下来刘伟这一支子孙。”
说着,林毅手指着大桑树下的一群孩童,笑道:“中间这位便是刘玄德公了,旁边这些孩童都是玄德公的堂兄弟、族兄弟。”
“其中这一位年纪最小的褐衣童子,便是刘伟的先祖刘玄卢了。”
赵虎点点头,笑道:“原来如此,多谢才臣兄为我解惑。”
说着,赵虎退后两步,恭恭敬敬地朝墙上的古画鞠躬行礼。
“常山赵氏后人赵虎,遥拜大汉皇叔,汉中昭烈王刘玄德公……”
赵虎对画行礼的这一幕,恰好被从后堂中走出来的刘母看见,她有些惊讶地悄声询问身边的聂青青。
“青青,这位贵客为何拜我家中的古画?莫非他也是刘氏族人,大汉中.山靖王之后?”
聂青青掩嘴笑道:“伯母您没猜中呢。”
“您家的这位客人姓赵,名虎,乃是真定常山人士,赵云赵子龙的正宗后人哩!”
众所周知,常山赵子龙的后人在河北乃至整个北方到处都是。
刘母虽然是一位不出门的老夫人,但是她也是河北冀州人士,是知道所谓赵云之后的典故的。
问题是自称赵云后人的人那么多,其中有几人是真?
又有几人能够恭恭敬敬地朝着一幅刘备童年时期的画卷行礼下拜?
仅凭这一点,赵虎的行为就让刘母肃然起敬。
“我听青青说,林才臣已经考中了河北小探花,才高八斗,前途无量,能与他交友同行之人,想来一定不是泛泛之辈。”
“越是如此,越能说明这位客人的诚心诚意,常山赵子龙之后,果然是大豪杰、真义士——可敬!可敬!”
见到刘母出堂见客,赵虎飞快走到堂前。
他朝刘母拱手行了一礼,朗声笑道:“常山赵虎,见过刘老夫人。”
“祝您身体安康,福泽绵长。”
刘母也回礼答谢:“贵客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老妪身体不好,多有怠慢,失礼之处还望贵客海涵。”
刘母年事已高,在与林毅和赵虎见面寒暄一番,聊了几句家常之后,很快就感觉有些乏倦了。
林毅见状,立刻让妻子扶老夫人回屋休息。
他与赵虎两人则离开了刘府,带上摩四一起前往涿州巡城司。
到得巡城司门口,赵虎请林毅停下脚步,身后的摩四则手持腰牌上前一步,板着脸喝道。
“临漳府镇魔总司一等金枪总捕赵大人在此,尔等速请你们的长官出门迎接!”
巡城司门口本有两名银章哨兵,见到赵虎三人接近,正欲询问。
结果就听到一等金枪总捕六个大字传入耳中,顿觉晴天霹雳一般震惊。
虽然镇魔司与巡城司不是一个体系,但是对方报出来的官名实在太大了,过于骇人听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