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大功 (第1/2页)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拆开信的时候董三娘差点没忍住眼泪,她实在是太想阿晦了。
信很厚,阿晦足足写了五张纸。
董三娘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每一个字都恨不得印进心里。
阿晦先是问候了董三娘和小阿难还有董家人,再就是述说自个对她母子二人的思念。
洋洋洒洒五张纸,只在最后才略提了提战事。
原来这场仗拖了这么久,不仅仅只是因为战事拖沓,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在朝廷。
先前赵八爷立了大大的战功,一下就闻名朝廷上下。
先不说,他身为王爷到底能不能擅自跑出自个的封地。
如今的朝廷和百姓,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仗了。
除了振奋人心,更是挽回朝廷名声的大好机会。
所以,赵八爷擅自跑出封地的事在此之前就变得不是那么要紧了。
赵八爷在朝堂上自然也是有人的,就有人提起赵八爷继位的事了。
他这次立功丰伟,官家又一直没决定到底要立谁,看起来这赵八爷似乎赢面也不小。
一时间风吹舵转,不少人都站到了赵八爷这一头来。
朝堂上,日日都有人上表求官家下旨。
可三王爷和五王爷又不是死人?
官家垂垂老矣,看似吹一口气就要倒了的模样。
这皇位就像是吊在他们眼前的一块肥肉,岂能让他人染指?
就又指使各自的心腹把赵八爷擅自跑出封地的事拿出来弹劾,一时间朝堂上吵得差点翻天覆地。
一个个的都私心作祟,都想自个拥立的王爷能上位,谁还有心思关注边疆还在打着的这场仗?
甚至三王爷和五王爷还在暗中使绊子,赵三不就是靠军功在朝廷和百姓跟前露了脸吗?
那就让赵三孤立无援,最好死在边关。
边军要粮草没人批,要军饷也没人发。
就这么拖着。
边军都险些饿死,还怎么打?
最后还是赵八爷发了怒,亲自写了奏折想法子通过内监才送到了官家的案前。
官家就算想看朝堂上的百官天天吵来吵去的耍猴戏,也不敢拿他赵家的江山开玩笑。
还吵吵是吧?
直接拖出去砍了两个吵得最凶的,差点还要打起来的。
百官们一下就安静了。
他们的这个官家,性情素来平和,极少发怒,更别说当朝砍杀官员。
这是真的怒了啊。
谁也不敢再提日后立谁的事,赶紧的吧,先把边关来的折子来处理了,再把该运过去的粮草还有军饷以及补给赶紧往边关运去吧。
这便是这场战拖了这么久的主要原因。
没有补给,官兵都吃不饱,赵八爷和阿晦就算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就把对面的党项人和鞑子打回老家去,也只能按兵不动,以防守为主偶尔由阿晦等将士带兵突袭。
就这么一直坚守到了朝廷终于运来了粮草和补给。
吃饱喝足养好了精神,赵八爷一挥手中的战旗,战鼓一敲,众将士如同饿虎扑羊,打了对面的党项人一个措手不及。
党项人其实更惨,本就穷,这场仗又拖了这么久,粮草早就没了。
没吃没喝的,谁还想打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