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康 (第1/2页)
安家庄坐落于鸡鸣山山脚,三面环水,外面的不便进来,里边的不便出去,可谓是与世隔绝。
安家庄里的居民祖先是几百年前大梁的秦州人士,为躲避苛捐杂税,拖家带口地从秦州迁到鸡鸣山的。
那些人在鸡鸣山谷扎根,繁衍生息数百年,人口逐渐壮大,才有了今日。因为这些逃亡的人中大多姓安,因此得名“安家庄”。
鸡鸣山上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直通安家庄,这也是安家庄和外界的唯一联系。
负责将二皇子送走的是李珏手下暗卫之一,名字叫飞鹰,迅捷如风。不过三日光景,就到了鸡鸣山脚下。
期间孩子若是饿了,就喂些羊乳牛乳,将他照顾的妥妥帖帖的。
顺着山路上了山,就隐隐约约能看见山谷里的星星点点的屋舍和山腰上大片大片绿意盎然的梯田,因为临近正午,依稀还可以看见薄雾似的炊烟。
沿着下山的路一直走到尽头,就是山谷的谷口,也是安家庄的入口。
飞鹰将孩子放在村口,自己则躲在一块岩石后面,注视着襁褓里的孩子。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一个农夫打扮的中年男人扛着一把锄头走了过来。看见地上的孩子,先是一惊,接着四处张望着,似乎是在找这孩子的父母。
中年男人将锄头放在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起,见这孩子生的粉雕玉琢的,心里止不住地喜欢。
也不知是饿了还是尿了,一直安安静静睡着的孩子突然哭了起来,中年男人手忙脚乱地哄着,又等了半天都没见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干脆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锄头回了家。
飞鹰见有人捡走了孩子,也就放心回去复命去了。
这个男人正是村里的村民,叫安福,妻子叫安然,两人是表兄妹,十八岁那年成的婚,可惜成婚近二十年也没个一男半女。
安福回家时安然正在给他补衣裳,忽然听见一阵孩童的哭声传来,心里正纳闷,一抬头就看见自己丈夫抱了个孩子回来。
安然放下手里的针线,站起身迎了上去,问:“福哥,咋回事啊?这是谁家的孩子?”
“不知道,”安福扔下锄头,用瓢从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咕咚咕咚灌了下去,道:“村口发现的,等了半天没见人来认领,估计是故意搁那的。”
安然接过孩子,只见他脖子上挂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上面还刻着字,可惜她没读过书,不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