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传檄而定 (第1/2页)
“张头,真要劝降淳于?”在李云义面前,骑士们并不觉得自家使君所言有问题。在他们眼中,淳于不值一提。
可真看到淳于青黑色的城墙时,他们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不单单是淳于城墙高大,更在于他们不过寥寥十数人,劝降不成功,便什么都做不了。
张浪纵马在前,在呼呼风声当中听到这般言语,不免晒然:“使君所言必有他的道理,你我作为臣属,好好完成使君的吩咐便是。成与不成,在于使君,而非你我。”
他在路上已经想明白,无论淳于城投不投降,都跟他们关系不大。李云义只叫他转述一番话,并未叫他领下劝降淳于的任务。
一个是传声筒,一个是任务,两者已全然不同。
他倒是希望能够如同李云义所言的那样的,这淳于传檄而定。
只是,可能吗?
他心中虽不相信此事能够成功,可他脸上却没有任何的怀疑。
相反,还未抵达淳于城下,他便主动脱离队伍,鼓起勇气向前道:“朱虚汉军李使君包围北海渠帅司马俱,正领数千甲士,杀向淳于。汝等不想死的话,便快快归降我家使君。”
他器宇轩昂,身披蓑衣,骑在乌青色的战马上面,冷冷看向淳于,直叫他身后的军士不安。
在他们看来,这哪是劝降。
这分明就是最后通牒,勒令他们投降。
可偏偏,超出张浪等人想象的事情发生。
淳于城墙上一阵骚动,不断有头目模样的黄巾探头下望。武老三知晓此事的时候,同样忍不住到了南门,看向城外的汉军。
“直娘贼,还真是朱虚汉军。”与旁人不同,与汉军亲密接触过的武老三看了一眼,便认出张浪身份。
那一日,他可是跟李云义促膝而谈,见到了他身边的卫士。
“武老哥,渠帅不会真的被包围了吧?”有人惊疑不定,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圈套,司马俱不可能被包围。
“俺觉得是真的。”武老三沉吟一声,方才缓缓说道:“朱虚汉军来得匆忙,有多是骑兵。这足以证明他们的确是穿过了渠帅的防线而来,渠帅拿他们束手无策。”
“其次便是,他们十余人就敢劝降俺们,入城来?”
他面露冷色,审视着周遭袍泽弟兄的目光:“他们不怕俺们反复?只想诈称淳于投降他们的话,何必用这种手段!”
“李云义的手段,诸位也是见过的。”
城楼顿时鸦雀无声,他们当然见过李云义手段,也知道李云义连战连捷,对黄巾的仁慈。
这足以让他们忘记黄巾跟汉军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俺不想死,俺还想等着种下去的小麦发芽,让俺们不在饿肚子。”
他目光幽幽,始终都看着身边那几个从昌都,或是他处调遣而来的头目。
“汉军真来了,俺投降。汉军不来,俺就绝对忠于司马渠帅,你们觉得如何?”
他虽是问,却又有心人发现城楼上不知道何时已经挤满了面生的军士。他们一面看着城外,一面将手按在腰间环首刀上,只等一声号令,便将长刀拔出。
“俺听武三哥的。”
“俺听武老哥的。”
知晓势必人强的明眼人见状,只能俯首听命,束手就擒。他们倒是想要反抗,可有心算无心,周遭都挤满了武老三的人马,他们如何生乱?
更何况武老三也没有叫他们降服于几个汉军骑士手下,而是等汉军到了,再行投降。
这叫待价而沽。投降给李云义,跟投降小卒,那是两个价位,不一样的。
说定之后,武老三还是没有放过这些头目,他礼貌的请他们入了城楼里面,好好歇息。
随后他才整了整衣衫,开门迎客。
城门大开,武老三大步走出城门,眼巴巴的看向张浪:“使君何在?距离此处还有多远?”
张浪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听到这样一句话立马炸了。他羞愧欲绝,心中尽是恼色。他本以为,这个任务极难完成。
现在听着武老三口称使君的殷勤模样,直叫他以为自己还在高密城中,所见的是为大汉效力的军士小吏,而非黄巾。
“使君正在路上,距离此处应当还有一二十里的样子。”张浪略作思索,估算出一个数字。
“还请武头目帮忙准备一千五百军士所需的食物,房屋,并准备好大夫。”
“大夫?使君病了?”武老三声音压得极低,脸上的惊愕却不似作假。
“使君安好,是同行的军士许多沾染风寒,需要休息。”张浪闻言苦笑了一声,连忙解释道。
李云义生病与否,并非小事,而是天塌了的大事。
作为北海南部实际的掌握者,将近五十万百姓的父母官,上万军士的君主,李云义是否安好,至关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