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圣人不死 (第1/2页)
“袁家,又是袁家!”
前后不过半个时辰,两次听到汝南袁氏的大名,李云义总算明白为何时人都将汝南袁氏当做是大汉第二世家。
“使君,末将有一事需要禀告。”
孙康大步入内后,单膝跪地道。
“请说。”李云义照例将其搀扶起来,心中却是狐疑。孙康身份他已经知晓了大半,知道他弟弟就是泰山贼巨寇孙观。
可他却无从知晓孙康心中所想,屁股坐在哪一边。
“末将与徐州骑都尉,泰山人臧霸素有交情。其下属司马孙观,是末将胞弟。”
他眼神清澈,直视李云义的目光,而无任何胆怯之意。
方才便有人与他说了,李云义身边人乃是徐州黄巾老人郭天,在张闿麾下人缘颇广,知晓的人不少。
下意识的,孙康选择抢先一步,将自己要说的话尽数说出,表明自己身份。
“此事我已知晓。”李云义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陶谦将徐州黄巾驱逐入青州,并非他的本意,而是迫于袁术,不得已而为之。”
“豫州司隶兵戈连连,袁术与陶谦,孙坚亲善。袁术从粮,孙坚出兵,糜战在鲁阳一代。”
“诸侯各有二心,陶谦也无出征洛阳之意,便借着青州黄巾作祟为由,一兵不发,只是提供钱粮,供以袁术消耗。”
“如此一来,袁术大为不满,几次勒令陶谦驰援。陶谦却借着青州黄巾的名义,拒不发兵。”
孙堪苦笑一声,鬼使神差的将自己知道的信息,一应说了出来。
“养寇自重。”
李云义脑袋里面冒出这样四个字来,纵观陶谦在徐州施政地方的前后,他始终都没有对北面的青州有所想法,跟袁术的关系也是报团取暖,而非是真正的的友军。
他有理由相信陶谦借助青州黄巾,稳固自守徐州。
“前些日子,袁术派遣汝南黄巾渠帅何仪之弟,何曼联络青州黄巾,希望他们不要滋扰徐州,而是北上冀州襄助公孙瓒,或是西进兖州攻击刘岱。”
孙康娓娓道来,他作为当事人,知晓的内幕比旁人更为详尽。
一旁的李云义则是如遭雷击。
在他看来,汝南黄巾效忠的人一直都没有发生变化,他们始终是汝南袁氏的一条狗。袁术指挥他们如同臂膀,要他们生,他们便生,要他们死,他们也会死战。
孙坚更是袁术手下的一员干将,两人关系亲密,汝南黄巾效忠袁术,自然也能被归属于孙坚麾下。
袁术死后,袁绍一封信就叫他们再度反曹,与刘备合流。
他可是知道,袁术从未踏足过青州,但他的亲密盟友公孙瓒却是任命亲信田楷为青州刺史,刘备为平原相。
眼看青州黄巾即将走上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支生力军将要越过泰山,杀向兖州的时候。李云义脸上并无笑容,在他的设想当中,青州军应该留在青州,而不是去兖州。
可现在,他只感觉呼吸困难。
在朱虚挣扎许久,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之后,为什么陶谦,袁术,公孙瓒又横在了自己面前。
明明自己只想活下去,不想让青州变成诸侯争霸的角斗场,让这片土地被鲜血侵染,变成红色。
“青州黄巾只能在青州。”
他没由来的抬高音量,发出自己的声音。
“青州百姓从贼乃是董卓无道,乃是地方官吏腐败,无能,辅以天灾,才会饿殍满地,百姓从贼。”
“今日朱虚,高密,夷安已定,数十万百姓居于城池当中,正是青州安定伊始。”
“入冬之前,黔陬,不其等县也要归于的我大汉治下,沐浴阳光底下,不在黑暗。”
他咬牙切齿,每一个字都是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
时局纷乱,人人都在求生,偏偏这些身处高位诸侯,世家,求得却不是生,而是死。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他心知肚明,朝廷大权旁落,乱世早就拉开序幕。
似袁术那样的野心家,都在布置自己的棋子,想要抓住先机。他又如何能够屈居人下,充当这些人的下属。
“孙康,我不管你过去是谁,也不管你跟孙观什么关系。你若是不愿意为大汉百姓效力,现在便请离去,免得来日生隙。”
李云义话语直白,他不知道孙康会这么选择,他也不在乎孙康如何选择。
有人选择霸道,他却偏偏不选此道。
“使君勿虑,康那日见到龚司马,又见到军中诸多黄巾旧人,却无一人道使君不好,末将便知晓使君与常人不同。”
“往日只是听闻使君大名,今日相见后末将才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使君明明知晓末将身份,却不揭露,康大为惭愧。”
孙康连连作揖,李云义方才所说的话让他心乱如麻,一时间做不出抉择。
他想要往前踏出一步,成为李云义的下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