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奸商与义士 (第1/2页)
大汉一朝,百姓大多数日子过得并不困顿,水源较多的地方,多种水稻。水源较少的旱地,一般种栗米,或是高粱。
只有极少数的地方会种植小麦。
别的地方李云义不知道,但在朱虚,小麦的确是吃不上饭的人才会吃的贱食。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石磨还在慢吞吞的推广当中,小麦只能蒸煮食用,口感不如栗米,产量也跟栗米相近,自然不会有人劳心劳力的去种小麦。
说白了,对大汉百姓最重要的是好吃。
不好吃,产量再高,不缺吃的的时候都不会考虑。
发生饥荒的时候,临时播种又不来及,只能饿殍满地。
“叔治兄,高密斗升栗米千钱。”
郭天对陌生的王修并不信任,隐瞒的话语都被李云义毫无保留的转述了一番。
王修听罢,脸上一阵青一阵红。他那原本温和的面容,也在惊怒之下,多了恨意。
他经营高密数月,自以为能够掌握豪强命脉,叫他们听话。却不料前后不过一旬,自己前脚离开,高密便乱成一团。
这让颜面荡然无存,杀人的心都有了。
“奸商胡来,还请使君给我一军,好叫高密城中奸商肃然一清。”
李云义叹了口气,按住王修道:“叔治兄勿要着急,我看此事大有蹊跷。”
杀人自然是最简单的法子,也符合王修这等文人处置事情的一贯作风。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他们就干脆将造成问题的人杀掉,如此一来百姓高兴,官员也能松一口气。
唯一倒霉的大概就是没有背景奸商了。
只要抓住几个没有背景的鸡,将其杀掉,猴子们就会将粮价降下来。
“蹊跷,若无有心人策动才是怪事。使君您不知道,此地民风并不淳朴,人人言利。若是用寻常的法子,莫说是平稳粮价,就算想见他们身后的负责人,都不易。”
王修冷笑一声,他当然知道这里面大有蹊跷,不然他也不会用处快刀斩乱麻的法子,以杀止杀。
“不能耽误南下,更不能耽误耕种。”
他杀气腾腾,不愿意在此事上面浪费时间。与其跟奸商背后的豪族勾心斗角,他更愿意现在便拔刀将其一一杀掉,用他们的粮食赈济百姓。
“叔治兄,杀人并不能解决问题。”李云义拉住杀气腾腾的王修,心中不禁苦笑起来。史书上对于王修的记载不多,但里面的王修断然不是现在这样的愣头青,连圆滑都不会。
“不杀更解决不了问题。”
王修一听,挣脱李云义的手,道:“使君若是有法子不动刀兵,便叫豪强奸商臣服,我便用使君的法子。若是没有,那便以杀止杀。”
“法子是有的。”
李云义道出一个法子:“以工代赈,在高密城外组织百姓补种小麦,维修水渠......”
“此事不成。”王修不等李云义说完,便叫道:“赈灾一事,朝廷一直都叫百姓不死即可,而非以工代赈,为的便是节约粮食。”
“晏子用工代赈的法子好是好,可是高密不动刀子,拿不出那么多粮食!”
李云义听到晏子不免一怔,但在连连追问之下,他才知道以工代赈乃是晏子提出的想法。
这让他万分惭愧,还以为晏子只是使楚时的嘴炮,并无其他才能。
现在听到王修解释,他才知道为什么王修竭力反对以工代赈。
并非是这一法子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原本只需要不饿死的百姓,现在要顿顿都吃的饱饱的,才能有力气干活。
这样一来,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跟稀粥救济的百姓不可同日而语。
以高密一县,养不活这样多的百姓。
“无妨,粮食朱虚还有不少。”
李云义大包大揽。
朱虚李家的粮食现在消耗过半,但其他家族还是能够挤出来一些,这就够度过难关了。
“朱虚倒是一个好去处。”王修欲言又止,他知道李云义说的越是简单,这粮食便越是不好弄。
朱虚李家这样的豪强,他从不放在眼中,也知道其家大概有多少田地,人口。
粮食,王修目光挪动,看向北方。
昌都可不缺粮食。
......
高密县城,长长的队伍行进缓慢。
铺满青石的街道上面,每日都因粮价涨幅,而心跳加速的百姓们愁云惨淡,不得不将家中仅存的积蓄用来换取粮食。
在王修尚且在高密的时候,一切尚好,粮价虽然比黄巾到来之前贵了一倍,寻常百姓尚且能够支撑。
实在是吃不起饭的,也能够去官府设立粥棚,喝上一碗清汤寡水的米粥。
现在王修离开,留守的县丞依旧照例施粥,却不顾每日都有饥民加入。
“直娘贼!这栗米怎么又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