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黄巾洪流转向北 (第1/2页)
汉末时候百姓收粮,麦穗秸秆多半是舍不得焚烧的,或是做事牛羊冬日的草料。
当然麦草秸秆铺在床上也是很受欢迎的。
然此时,在汶水河之北的麦田中,突然浓烟四起来,滚滚入了苍天,方圆数里内的人都看得见。
着火的地方,从北海国一直延伸去了齐国方向,而且火势越来越大,浓烟也越来越重。
麦田之中,有人不断的往火焰中添加被打湿了草类、树木,只为浓烟更胜。
不会再有百姓来阻止他们,听闻黄巾贼要过境,附近的百姓早就逃光了。
相隔数里之外。
山林中,有一群头戴黄巾的人在穿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依据五德之说,黄巾兵以黄色头巾为标识:没错,他们便是黄巾贼兵,他们已入了北海国地界!
“你们看那边,为何突然浓烟滚滚?”
那浓烟四起来,他们看到了。
“会不会是当地豪门大族,以此为号令,来阻止我黄巾军的步伐?”
“张帅命我等先来探听消息,任何隐患之地,都需要探知清楚,不然亏待张帅信任,我们应该先过去那边,打听一下是什么情况。”
凡黄巾兵起,他们的头领人物,都称之为帅:渠帅。
商议之后,黄巾兵便朝着有烟起的地方转移去了。
没行多时,在汶水河之泮,他们看到了一个运粮的车队,仔细一数,竟然有足足四十辆车。
不用多想,几十名黄巾士兵带价甲而出,很快就将运量的车队包围了起来。
“说,你们这粮食是从什么地方运出来,又准备运到什么地方去?”
白森森的兵刃,架在脖子上,再强的壮士,此时也都怕了。
只见车队中一名尚且壮实的人走出,声音也在颤抖:
“上使们饶命,我们也是穷苦人家,被逼无奈才来做脚夫的,我们的粮食是从朱虚县运出来,要运往三亭的,这里有信件请您过目。”
那黄巾兵接过信件,拆开看了起来:
坞堡李氏敬启:
自来北海,甚至蛾贼之威,令人寝食难安。如今文举初到北海,愿做灭贼之事,近日有情报,说青、徐边界之蛾贼,妄要某图北海国,首当其冲便是朱虚县。
文举已号召北海大多士族,在剧县集中十万重兵,现邀请尊驾一同加入,令文举想通尊驾借粮百石。
北海郡相:孔文举。
其中一名黄巾兵,一刀捅破了装粮的麻袋,抓起一把麦子闻了闻,“是陈粮。”
看完那信,又听到说是陈粮,几名黄巾头领到一边商量。
“是陈粮,可能是朱虚县那边,粮食都还没有收割回去,如果我们去朱虚县的话,收获可能不大。”
“这信恐是孔相国写的,之前就听张帅说,孔相国召集士族,妄图与黄巾军对抗,现在看来多半是真的,如此重要的消息,应当立即上报张帅。”
“将那粮食扣压下来,然后派人跟进那群脚夫,看看他们会去什么地方,我等立刻将信送回给张帅。”
……
天色渐渐晚了。
坞堡中,李云义还有各位族老都在等待着消息。
如果黄巾贼继续往朱虚县方向而来,那么坞堡李氏就要逃离了。
有族老已经等得不耐烦,李云义说给了黄巾军转向北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失去了信心。
黄巾贼岂会被一封信,几十车粮食给骗到?
就在最后一炷香要熄灭的时候,宗伍斥候终于带回来了消息,“家主、各位族老,黄巾贼真的……真的往北去了!”
“!!!”
李云义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刚刚穿越的第一天,还真是有惊无险。
只要黄巾贼往北去,李云义相信,自己至少有五天的时间,不过事后可能会遭受黄巾贼疯狂的报复。
他有点后悔,为什么要在那封信上写“坞堡李氏”,如果写其他田庄主的话,等黄巾贼反应过来,矛头就不会指着自己吧。
众族老震惊不已,他们怎么会想到,李云义不动一兵一卒,竟然轻松化解了蛾贼危机。
要知道,那可是号称有十万之众的滚滚洪流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