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战区划分 蒸汽轮船 (第2/2页)
这时候,襄阳的函件到达了临安,大会战一应事宜已就绪,荆湖北路和四川方面已按原计划启动了会战。枢密院收到前线消息之后立刻上奏了中书、门下,几位参知政事到官家面前一说,赵昀十分平静地回复了一句:“朕已知悉,一应事宜,太子已有安排。”
赵葵趁着此时上了一道奏表:“臣葵闻,雨季已去,边关战火再起,思以往胜败得失,延及当下,有一言进,望陛下知之……全国可分为四,号为战区,节制于枢密院,主理域内一应作战事宜。大江以北是为前线,自西至东分为三,以荆湖北路为中,其西利州、夔州、成都府、潼川诸路为西,其东两淮、两浙与江南东路为东,其余两广、福建路等均为南。各路主帅自决战事,枢密院统御之,予粮秣、器械及兵员转运……”
这番关于建立“战区”的提议,赵葵不是第一次上奏了,之前总是被谢方叔反对,官家也始终没个主见,如今谢方叔倒下,没人再有反对,赵昀很痛快地批复准奏。
赵维得知消息也十分惊喜,他一直觉得大宋目前的军制诸多弊端,但是一直没有个准确的头绪该如何改革,战区这样的概念确实很切实际,他并未与赵葵说过半点后世的军队编制,战区一说完完全全是赵葵独创。
不过,赵葵所提的战区,并没有对大宋军队的编制做出太大的变动,西战区就是眼下余玠指挥的部分,中战区是襄阳一线,赵维的地盘,这两处均是处在与蒙古交战的当头,除了赵维和余玠这个层面的职能、名称外没有其它变化。而东战区则包含了两淮、两浙和江南东路,虽然直面蒙古占据的华北平原,但有淮水、长江两大天险,和水军的守卫,蒙古人也无法完成大规模的渡河行动,眼下正是以战区的形式,对这一片区域的军队进行重新整编。最后,南战区主要以两广和福建地区为主,远离与蒙古交战的前线,军备较为松弛,而且南战区辖地包含了不少羁縻州府,尤其是靠近大理的地区最为复杂,仅仅成立一个战区并不会有多大改变,南边需要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和从头到尾进行正规军建设,这是目前大宋朝廷无法顾及的。
基于这些考虑,赵维紧随老师之后,上疏言明缘由,南战区的建立应当等待襄阳前线罢兵和谈之后,朝廷有了精力,方可整饬南方地区。赵昀权衡之后,也同意了他的提议,暂时只设东、西、中三个战区,所辖区域如赵葵奏表所述,南战区暂缓,每个战区设总督一名,提调战区全部军务,西战区总督由余玠担任,中战区总督由赵维担任,东战区总督由赵葵担任,与此同时,赵葵卸去左丞相一职。
圣旨下达之后,赵维对于最后赵葵卸任丞相一条十分诧异,这等于降职使用啊!
当赵维私下问到此事,赵葵倒是十分豁达:“老夫早已预料到了!”
“恩师此话怎讲?”
“谢相倒了,他那一派官员如同失去主心骨,官家必然会再次平衡朝廷百官,拿掉左丞相理所当然,再说了,东战区虽然军备精良,训练有素,可是与朝廷百官的关系犬牙交错,能收拾局面的人真不多。”
……
赵维收到了冯晟的私信,兵部划拨的新式车船100艘已到达襄阳。
所谓“新式车船”,就是由江南工业下属船厂承建的由蒸汽机驱动的明轮船,中国在唐代就已经有人力驱动的明轮船,由船工踩踏驱动船体两侧的大型划水轮。
江南工业在4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生产一种功率达到200千韶的三胀式六缸蒸汽机,黄尧在测试蒸汽机的时候,发现当蒸汽温度和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气缸里排出来的蒸汽仍然具有很高的温度和冲击力,应该还可以继续导入气缸再次做功,于是他又试了多种气缸组合的蒸汽机结构,发现同一股蒸汽,经过的气缸越多,蒸汽机出力越多,排气温度越低,也就是说,气缸越多,就有越多的蒸汽热量转化成了机械运动的能量,但是气缸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增长就很小了。
经过反复的试验之后,黄尧最终确定了,一组3个气缸、蒸汽连续膨胀做功3次,是机器体积重量和功率最为平衡的一种结构,他把这种结构称之为“三胀式”结构,但是同时他又发现,当气缸个数为两个并且气缸运行方向刚好相反的时候,蒸汽机运转时的震动幅度明显比单缸和三缸的要小,于是他最后设计出了第一款实用化的蒸汽机,三胀式结构,两组共6个青铜铸造的气缸,并且3个气缸为一组水平对置,最大输出功率达到200千韶(瓩),蒸汽压力峰值达到200千塞(千帕),接近原历史上18世纪后期的水平。
装备蒸汽机的车船,船体直接使用的工部船政司一种1500料的平底船,这是大宋当前最大的内河船只,随着天机院发布的公制单位体系被工部采纳并逐步推广,工部也开始用排水量来衡量船只大小,取代之前以用料多少来计算的方式,经过船坞排水测量,这种1500料的船只,空载排水量400吨,满载排水量750吨,全长40米,宽13米,满载吃水2.1米,每艘船装备一台蒸汽机,使用蒸汽机单独驱动的情况下,一个时辰能航行60里,即15km/h,按照后世的航速单位来算,大概不到9节(1节=1.852km/h)的航速,跟历史上大航海时代最快的帆船比也略逊一筹(最大航速12-14节)。
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首先是船型,因为这一批蒸汽轮船是为襄阳会战准备的,时间紧,直接拿现有的内河船只改装,与后世的船舶比起来,这种船只的形状高速航行时阻力大,而且使用了明轮驱动,机械效率比螺旋桨差不少,其次是功重比并不高,才0.44千韶/吨。
当然,跟后世的船舶比显得很慢,但是在这时候绝对属于快船的范畴,而且不受风帆效率的影响,如果是顺风行驶,还能够再多个3-4节的航速。
这些蒸汽船,赵维是计划用在汉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