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势如破竹 (第2/2页)
待得濠桥准备完毕,榴炮也停止了攻击,只有弩炮继续以“精准”的火力压制着城头,云梯车顺利地靠上了新野城头。
“报——四王爷,宋军炮火猛烈,新野城防毁损严重!”
“报——四王爷,东、南、西三面均出现宋军大队人马,因为宋人的震天雷,我军死伤惨重!”
“报——四王爷,敌人已经在南城门搭好云梯,与我军短兵相接,情势危急!”
……
两个多时辰的工夫,传令兵一道又一道的军情报上来,令忽必烈心烦意乱,他本以为以蒙古帝国组织工匠生产的能力,当初对大胜关的炮火打击已经是空前绝后了,可是跟面前的大宋军队比起来,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大宋的火炮射程又一次提升,哪怕蒙古火炮继续加大装药量也赶不上,所以宋军炮兵能够在新野的火炮射程外开火,数量上的巨大优势又彻底地压制了城头,掩护其它队伍接近城墙,这其中就有榴炮和弩炮,榴炮弩炮各自进入射程之后,向城头投掷爆炸物,进一步增强火力,在步兵登城之前尽可能削弱城头的抵抗力,后方的火炮这时又在榴炮和弩炮的掩护下推进,直到炮口抵在己方步兵的后脑勺为止,然后集中火力轰击城门,连冲车和撞车都是省了!
如此远近火力、梯次配置,各队伍交替掩护,将大宋军队的火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忽必烈打了小半辈子的仗,征服了上千里的土地,在新野这么一个小小的县城,他第一次明白过来,战争原来是可以这么打的!在火药的强大破坏力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脆弱,尤其是士气和军心。忽必烈很想知道,这样的进攻方式,到底是不是那个14岁的南宋太子想出来的,如果是,那就太可怕了。
忽必烈从心里极力地劝慰自己,赵维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实际指挥作战的另有其人。可是新野危急的时刻,他登上城头,看到城外那赤黄色的“趙”字旗,旁边一个瘦小的身影,以及不断往返的传令兵和时不时变换节奏的金鼓声,他不得不承认,那个赵维绝不是看上去那样,只是个孩子。
此时新野南城墙经过好几天的炮火打击,早已面目全非,作为城墙最重要的“马面”大都被轰塌,,没有了马面的侧射火力威胁,大宋的步兵登城可谓轻而易举,刘整和李庭芝在东西两面的进攻也是实打实地攻城而不是佯攻,忽必烈手里的机动兵力增援一面城墙还可以,三面城墙一起开战,战线拉得如此之宽,就是神仙也没辙。
王冼阳的部队很快就在南城墙上占据了一小半的区域,守城的蒙古军队节节败退,这个时候,王冼阳大喊了一声:“手雷准备!”
最前方的盾牌手立刻收缩防线,持横刀的战士立刻将刀收起,一只手从腰间摸出手雷,另一只手拿出一个特制的火镰。
大宋的手雷已经出现第二代了,最早的那批手雷是用火绳点火的,要提前几分钟点火,一旦下雨根本点不着火,实际使用很不方便,但是现在王冼阳他们手里的第二代变成摩擦发火的了,跟燧发枪的原理类似,手雷上面有个盖子,里面是发火药,平时盖子盖上,用的时候拧开,发火药旁边有个尖锐的铁疙瘩,拧开盖子之后,用火镰(燧石)击打铁尖,产生的火花会直接溅入发火药,一次没打着火的可以继续打火,直到手雷的发火药燃烧冒出白烟,就说明点着火了。发火药会引燃延时线,延时时间3-4秒,相比起第一批手雷,第二批手雷的个头就小了很多,一个手雷全重300克,装药量为140克“甲改”。
城墙上的蒙古军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敌人在干什么,怎么这么多打火石的碰撞声,直到一个个冒着烟的手雷向自己飞过来,他们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人员如此密集的场合,几十几百颗手雷扔过来,蒙古军瞬间倒下一大片,他们完全没防备这么近的距离,宋军士兵还敢这样使用爆炸物,盾牌都是木制的,手雷扔得不够远,那是会伤着自己人的!
一波手雷可以说彻底打开了局面,对于远处的火炮,蒙古的精锐军队还能保持队形,毕竟炮弹不会爆炸,很难对人员构成威胁,但是跟你面对面的人扔过来的手雷,一炸就是一片,刚才还站在身旁的战友,转眼间全都变成了地上的尸体,或者还没死却还在挣扎哀嚎,对挨炸的人心理是十分强烈的冲击。
王冼阳的部下中,武安邦和武定国两兄弟又是冲在最前面的,武定国扔出第二颗手雷的时候,蒙古军已经彻底崩溃,这意味着,新野的南城门,已经处在赵维的控制之下了!战斗进行到现在,还不到3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