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长思情肠断大襄的罪臣 (第2/2页)
也就是昀帝正看奏本的时候,中书一位大人问了一嘴。
“陛下,臣知今日之事并非臣该多嘴的事,然明明是户部两名官员械斗为起因,但为什么就不提了?那两家人还在宫门外跪着,本就群情激愤,要是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真的敲响了问天鼓,是否还要将他们请入正殿面见陛下?
非是天子不见百姓,可用些俗语来形容,到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明今正殿就成了衙门,我们分三省六部作用又是何?
陛下,恕臣多言,我们此时已经本末倒置了!”
中书的这一个官员跳出来,看中书令倒是稳当得很,脸上没有表情,也不多说什么,就在众人以为又要陷入尴尬之时,恭王往旁侧上前一步。
“父皇,儿臣觉着这位大人说得有理,不如我们溯源,假若就是两官员之间私斗,那而后这些冒出来的证据来头就可疑了。
当然,溯源之时可能会佐证重上呈和大理寺卿提出的某些事,正好当作板上钉钉的证据,让清白的人清白,违心的人付出代价……
父皇,您觉着如何?”
董尚书令,那可是恭王的亲舅舅,按说今日这场面恭王不开口最好,做旁观者,也好过受昀帝的申饬,但他就是发声了,还说了些似是给董尚书令争取时间脱罪的话。
众人看看恭王,又看看昀帝,提心吊胆,生怕下一瞬昀帝就把手边什么东西丢到恭王的脑袋上。
可今日发生的桩桩件件都透着诡异,昀帝看了恭王两眼,竟是点头应了!
“也好,那械斗之事最初是哪一个接手的?站出来给朕从头到尾讲清楚。”
刑部尚书和右侍郎灰溜溜地站了出来,心中怕是把中书那位大人骂死了,原本不关刑部的事,这一轮到倒霉便被人率先推出来。
“你两个还要等着朕三催四请吗?快快讲来!”
“回陛下,是这样的……”
刑部尚书所言不用赘述,均是尚大人给兰清弦讲过的东西,不想拢共没有多少内容,却被竖着耳朵听的大理寺卿揪着问了许多个问题。
“既无旁人看见,那本官也可以说有人是特意在他们手中留下痕迹。
再有,户部大门也不是你们刑部,三五道门防着就怕有人劫狱,只要外表没有可疑之处,定然能成功进入。
当然,本官提出这些疑点还是觉着,一个主簿一个侍郎,光天化日之下就死在户部,怎么瞧着都像是杀人灭口、湮灭证据,从今往后那些见不得人的就彻底被带进了棺材……”
大理寺卿这话说的,就差没指着董桓姜的鼻子斥责他乃是大襄的罪臣。
董桓姜年岁大了,就跪在地上许久昀帝都未叫他起身,加之殿内一些人一唱一和,他焉能不气,
瞧着胸口的气喘得都不匀了。
“众位大人说得都有理,不过本王听着又多了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