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山河墓之西夏古陵 > 第34章 商形之城

第34章 商形之城 (第2/2页)

徽商并不是一个单指一个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都可以称为徽商。

这徽商还有个名称叫“新安商人”,旧日俗称“徽帮”。

算起来,徽商其实是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鼎盛于明朝,但是到了清末因为各种苛捐杂税慢慢地衰退了。

在《晋书》中有记载,说徽州人好“离别”,常出门在外经商,所以徽商也是遍布天下。

传说在齐梁时,有个很出名的徽商——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就从事贾贩事业。

到了唐宋时期,徽州不仅有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向外运送销售外,还有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这些丰富多样的商品在全国各地受到欢迎,因此也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江浙一带的环境极好,水草丰美,一些徽商在这里做生意后,也渐渐爱上了这里,选择在这里定居,狮城和贺城因为距离徽州较近,所以也成为了徽商们的首选之地。

到了宋朝,狮城和贺城已经成为了徽商们最大的聚居之地,原来狮城和贺城的老一辈人说,徽商们的祖先曾经请教过很出名的风水大师,大师告知此地不仅是风水灵地,也是徽商们的商业命脉之地,若是想要徽商长盛不衰,务必将此地保护好,而且城内的布局需要改变。

风水大师指点之后,聚居在贺城与狮城的徽商们便开始改造狮城与贺城,其实后来被人所熟知的贺城并不是当初真正的贺城,当初的贺城已经与狮城合并,只因为商业命脉在两座城之间。

我有些糊涂,看了看夏荼,发现他也是一脸迷茫的样子,我们俩差不多同时问了起来:“这……不太可能吧,两座城怎么合并?这又不是简单地拆房子就能办到的,这可是城镇啊,怎么合并,念咒语吗?”

叶运卓摇摇头:“不,很简单,利用荒地和无人的山地就完全可行。”

我和夏荼对视了下,明白了叶运卓的意思。

狮城的人们和贺城的人们联合了起来,拓开了荒地和山地,在荒地上原样建设了一部分的贺城,然后将有着商业命脉的那块地掩藏了起来,重新打造真正的狮城和贺城。

难怪叶运卓会说,后来的那个被推平的贺城并不是在历史中的真正贺城,只不过是个复制品的一半而已。

夏荼揉了揉自己的脸,颇为难以理解地问:“这些古人难道真的相信这什么命脉的事情吗?”

叶运卓放下手中的筷子,看着外面不远处碧波荡漾的千岛湖一角,不知为何轻轻摇摇头:“阿荼,你要知道,大地是有脉搏的,它有灵,它能感知一切,它也孕育了一切。”

看着叶运卓颇为凝重的表情,我有些恍惚,半晌才问叶运卓:“我们不是要去找良渚古国吗?为什么兜兜转转到了这里来了?难道是这水下的狮城和贺城是和良渚古国牵连在一起的?”

叶运卓没有正面回答我,却说起了徽商们合并后的狮城和贺城:“我从这里传下来的一份老地图里见过,这徽商们将狮城和贺城合并之后建成了整个一个‘商’字形,从《康熙字典》里能查到,古代的‘商’字和现代的‘商’字并没有区别,所以那幅老地图画的应该是当时建设的草图。”

他们按照“商”字打造城镇,将商业命脉牢牢地保护了起来,而现在在千岛湖水下的那座名叫“狮城”的城镇如果复原的话,从空中看起来应该是一整个“商”字。

我突然觉得有些耳熟,突然想起来,夏荼昨晚上跟我说过,已经消失的那个贺城的城门也是一个“商”字形。

这么说来的话,正是因为这个商业命脉对于聚居在此的徽商具有很重大的意义,所以他们害怕秘密的泄露,对已经被改造过的贺城用上“商”字形状的城门,用来掩人耳目。

我禁不住感叹了句,这谁能想到,真正的玄机其实是在整个城镇的设计里呢?

夏荼看我还在发愣,用手肘碰了碰我:“想什么呢?这么出神?难不成是看到千岛湖上飘着个漂亮的姐姐?”

我没好气地冷哼声:“飘在湖面上?你确定那是漂亮的小姐姐,不是漂亮的女鬼?”

我话音还没落,随意地瞥向了窗外,正看到千岛湖的湖面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