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奔兽云气纹 (第2/2页)
哈里克和孟加沙尔仔细地看着那个图案,想了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这图案也就是个平平无奇的云状图案,除了上面画着像是神兽一样的东西,其他感觉也没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功夫做这样的事呢?”
叶运卓摇摇头:“非也,这图案其实是云气纹,而且是奔兽云气纹,说起来这个,你们难道没有发现,我们从进来到现在,都没找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东西吗?”
这句话点醒了哈里克和孟加沙尔,的确,不仅仅是没有墓碑一类的东西,就连他们经常在古墓里见到的记载墓主人生平的壁石都没有见到。
这么说,这酒坛上的云气纹是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东西?
叶运卓点点头,开始说起了这花纹的来历。
汉代人向往仙境,所以汉代的图案中也纷纷捕捉自然中流动的气息,而酒坛图案上的奔兽都乘流云而动,自此,汉代云气纹就此诞生。
云气纹是描绘云的最高境界,它流动奔放,缭绕婉转。在先秦,很多图案上都是一朵朵的单体云,但是到了汉代便舒展开云躯,漫展着云尾,四处飘动。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长寿绣,全部铺满云气纹,给人云涌风飞的感觉。
《甲骨文集句简释》中说,云字上面的两横表示天,下面的回旋纹则是云的形状,这是最直白的解释。
换句话说,古人用一个象形的卷曲的云彩,作为了云的符号。
但是从那时起,人们对云形象的理解和概括几乎没有改变过,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图像处理上逐渐延伸和丰富。
汉代云气纹的“小尾巴”表现出了“气”意犹未尽的意味,这也是云气纹的精髓所在。
说到底,汉代是云状花纹的发展史上最自由随意的阶段,崇尚神灵、渴望长生的人们,不仅想发设法地表现出云彩态飘逸的线性美感,还会将云气纹与形形色色的植物鸟兽嫁接。
云纹与龙凤嫁接,流动的云气纹不仅衬托了龙凤的高贵威严,更寓意着人们借凤引魂、借龙升天。
当使用云纹与蔓草嫁接,滋长繁茂,连蔓不断,又象征着昌盛与长久。不过云纹与茱萸这种美好植物的嫁接,则给云纹带来了质的改变。
提到茱萸,叶运卓说:“自小开始,我们都要背一首诗。”
说着,便慢悠悠地念起来那两句唐朝诗人王维的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实在更早之前,茱萸这种略带香味的植物,就已经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椒专佞以谩谄兮,椴又充其佩帏”,《离骚》中的佩戴在身上的“椴”便指茱萸。
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更是与王维描写的风俗相似: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在每年重阳日都要“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不过说到这里,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戚夫人所在的汉朝,茱萸叶微微上扬的穗尾,被巧妙地融入了云纹的结构形式,变成了一条优雅浪漫的尾巴。
其实,有了这“云尾”,云纹才能变身为云气纹,成为云纹历史中的独一份。
自由、奔放和浪漫的艺术之风,在汉代大面积弥漫开来,而这些,其实都与汉高祖刘邦有关。
哈里克和孟加沙尔有些诧异:“这……要说两宋喜欢艺术,尚能理解,这皇帝都是艺术家,但是这汉高祖刘邦,看起来怎么也与艺术家的身份不相匹配吧?”
叶运卓浅浅地笑了:“总不能因为人家的外表就断定他和艺术不相关吧?那些满脸络腮胡子的,穿着邋遢的就不能是艺术家了?”
哈里克笑着打了个哈哈:“我认识的可没有艺术家,但是有不少的三教九流。”
叶运卓继续说着:“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刘邦起兵先据沛县,呼为沛公,沛县是刘邦的老家,在秦朝统一中国前,曾被纳入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