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山河墓之西夏古陵 > 第102章 无弦瑶琴

第102章 无弦瑶琴 (第2/2页)

叶运卓摇摇头:“那曲《高山流水》其实是《高山》和《流水》两部曲子组成的……”

记载说,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师徒二人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可是过了许多天,成连都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故意离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

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

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

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

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夏荼插话:“后面就是伯牙摔琴的故事了吧,反正从小耳朵都听腻了……”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

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等到叶运卓说完了,夏荼把手放在那把古琴上问:“你怎么知道这琴是唐代的?”

叶运卓把琴平放在地上,解释着:“你们看,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但琴风稍落。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

叶运卓继续解释着:“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

叶运卓指着琴的断纹处:“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但宋代不一样。”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话,叶运卓的嗓子听起来都有些沙哑了,但是他还是继续说着:“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

他指着古琴的断纹处继续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