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奇怪的梦境 (第1/2页)
胶河市属于北方地区。
日常主食以馒头面条为主,农作物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这个年代,大米在当地是奢侈品,来客人的时候才能吃。
村里有加工坊。
面粉都是各家推着小麦去加工的。
加工的时候会分出白面和黑面,平日里吃包子饺子什么吃黑面,逢年过节才吃白面。
搬家的时候,王素香带走了白面和麦子。
剩下一袋黑面和一些粗粮在耳房厨房那边,就连麦种也是苏美云去买的。
李唯家的口粮地连同菜园一共三亩多点。
之前还种着王素香和李红艳的两亩地,加起来一共五亩地。
五亩地都是苏美云一个人在打理。
今年分家了,她们也不必再管王素香和李红艳两个人的地。
满打满算能种小麦的,也就两亩多点。
这两亩地也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分了三处。
海边一块,山脚下一块,平地一块,还是老式的种作方式,用那种木头犁,一个拉一个在后面推,苏美云是做惯了地里的活,不管做什么都不在话下,李唯就不一样了,一个来回下来就累得够呛,而且肩头都磨红了。
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硬是跟苏美云一起把地都种完了。
一周下来,两侧的肩头处都破皮了。
累得她一到晚上就早早躺下睡觉,更别说编手链了。
苏美云是个闲不住的人,白天干活虽然累点,但到了晚上她还是很积极地拿出珠子和弹力线编织手链,她已经尝到了甜头,迫不及待地想给女儿攒点学费。
还很热忱地找来屋前的周嫂子和屋后的张嫂子来帮忙,两个女人跟苏美云年纪相仿,关系好一些,之前碍于王素香在,也不怎么到家里来找苏美云。
如今王素香不住这里了,两人都很高兴地过来学着编手链。
一边聊天一边还能赚钱,简直不要太爽。
周嫂子一向快言快语:“要我说,你们早该分开了,你家婆婆不是个省油的灯。”
“就是,别说她不应该住在这里,就是你再找一个,他们也管不着。”张嫂子跟苏美云娘家是一个村的,关系更铁一些,她看了看沉沉睡着的李唯,小声道,“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多艰难,遇到好的,你嫁了吧!”
“就是,大强再好,你也守了这么多年了。”周嫂子也很赞同,眼珠转了转,“我娘家村里就有这么一个人,老婆早死了,也是带着一个女儿,你要是愿意,我让你们见见?”
“哎呀,你们都别说了,我还找什么找,不找了。”苏美云很是坚定地拒绝,“我这辈子就跟小薇过了,再好的男人我不愿意。”
别说王素香一直拦着她不让她嫁人。
就是不拦,她也没有那个心思了。
自从她记事起,她继父就板着个脸,从来没有对她笑过,她总是小心翼翼,唯恐说错话,做错事,因为她知道继父不喜欢她,他只喜欢自己的女儿苏美兰。
她不想让女儿步她的后尘。
两个女人不约而同地叹气。
瞧瞧,王素香都把儿媳妇欺负成啥样了,连改嫁的念头都不敢有了。
地里的活忙得差不多了。
李唯和苏美云抽空去了一趟石料厂。
娘俩打算把黄蜡珠子去拿回来一些做着,毕竟手头资金有限,攒太多的话她们本钱也不够。
去了以后才发现,她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石料厂的徐师傅也回家种小麦了,压根就没做多少,大大小小黄灿灿的珠子盛在盘子里,都还没有来得及清洗。
称了称还不到一斤。
去了有裂的,能用上的,差不多一百多颗,而且都没有打磨,看上去很是粗糙。
考虑到成本问题,她决定一条手链上放一颗转运珠的卖三块,放两颗转运珠的就卖五块,一颗是一心意,两颗就是好事成双。
有四五颗特别大的,已经超了十毫米,做成项链再搭配点别的小彩珠,也很好看。
徐师傅大手一挥,很是豪气地说:“这次算了,下次再说吧!”
“师傅辛辛苦苦地打磨的,该多少就是多少。”李唯付了五块钱给他,“辛苦徐师傅了,过些日子我们再来拿。”
这些珠子不是从大板料上扣的。
而是一颗一颗从边角料上扣的,费时费工,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她回去再磨一磨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