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请求 (第2/2页)
“好!好!这才像话嘛!”
老蒋如此说,一旁的何应钦知道,委员长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就是心软呐!其实,对于顾祝同擅自发起南昌会战,何应钦心中颇有微词。不过,既然委员长都没说什么,他也不好怪罪。顾祝同要是打得好的话,那自然没事,加官进爵该怎么办怎么办,可他现在吃了败仗,何应钦就不免要借此敲打一番了。他说道:
“墨三(顾祝同字)啊!前两天不是还打得不错吗?怎么突然就急转之下了呢?”
何应钦有此一问,老蒋以及其他众人也都想听听,他们还纳闷呢!
顾祝同又呜咽的说道:“委座!何长官!不是将士们不用命,是我顾祝同太无能啊!战士们每人连50发子弹我都配不齐,子弹打光了,就只能拿刺刀跟鬼子拼命,人命那是一个营接着一个营的往里填呐!一个团打光了,就一个师上,部队伤亡实在是太大了,卑职这才斗胆将部队撤下来!”
听顾祝同的讲述,他们可以感受到三战区这一仗打得是何等的艰辛。战斗之残酷,伤亡之大,令人动容。可顾祝同这么说,有些不地道,这是要替他指挥无能找个替罪羊?可却将何应钦装里头了,以致于大家齐刷刷的都看向何应钦。
此时的何应钦恨不得能掐死顾祝同,推卸责任也不带你这么玩儿的,不由得恼火道:
“墨三!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善启战端,我还没跟你算账,你倒嫌弃起我组织不力来了?”
“不!何长官!您误会了!卑职不是这个意思!”顾祝同连忙解释,可何应钦却是不听。
“不是这个意思?那你是什么意思?”
其实,顾祝同跟何应钦都没错,顾祝同说得是事实,何应钦也确实有委屈。徐州会战之后,国府更改部队弹药基数量,步枪100发为一个基数。并规定,一线部队的携行量为一个半基数,进入作战状态,需补齐至两个基数,后方兵站储备一个基数,总共三个基数量。如果按此执行的话,我军弹药虽仍不及日军一个会战份,但也已经够用了。可实际上呢?
南昌会战从武汉会战刚一结束就开始筹备,到顾祝同提前发动时,三战区一共接收步枪弹不过五千余万发,三十几万大军(仅南昌周边),倒是可以人均150多发。可三战区士兵不够精锐,训练不足,交战之时就欠沉着,杀伤效率低下,弹药消耗量尤其是浪费就极其严重了。所以,为了能够持续作战,人均50发子弹,顾祝同也已经尽力了。
至于说何应钦组织不力?确实是冤枉他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自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至今,国军已经消耗子弹近十亿发(原时空为7。2亿发)。虽说徐州会战后,国府从威廉姆斯处获得了5亿发补充,可仅武汉会战一战,这点儿储备就几乎消耗一空。要知道,武汉会战,国军先后投入近两百万大军,更有十个攻击/防御军这类吞金兽的存在。虽然战绩斐然,可就弹药消耗而言,着实令何应钦肉痛。所以,几个月内(实际上是三个月)为三战区备下五千余万发弹药,这还是靠广州的不断输入才可以。要不然,国府就是空有几百万大军,弹药难以为继是迟早的事。
何应钦为此战尽心尽力的从事调配,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一点老蒋是知道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得罪那么多人。就比如,前不久,为了让张自忠的第三十三集团军尽快北上支援豫皖苏鲁战区,李宗仁提议给予张自忠部加大补给,但却被何应钦一口回绝。为此两人闹了不小的别扭,最终还是老蒋出面才得以解决。顾祝同没有搞清状况就胡乱埋怨,别说是何应钦这个当事人了,就是老蒋也看不下去了。但此时正是中日激战的关键时刻,出于维护内部团结,老蒋出面开解道:
“敬之(何应钦字)!别那么小家子气!墨三(顾祝同字)没有埋怨你的意思,你所作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老蒋的意思是让何应钦大人有大量,只要他点头,这事儿就过去了,可何应钦偏偏不让他如意。心想,反正已经撕破脸皮,干脆揪着顾祝同的把柄不放,非要他解释清楚,为何要擅自挑起战端?国府这边还没有准备妥当,你那边就开打,战败也是活该。可连累这么多战士无辜伤亡,又危及到南昌,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委座!此事必须严惩,否则就是对前线将士不公,对军令法度的践踏!”
得!短短几分钟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此时的顾祝同面红耳赤,后悔的要死,心里暗骂一声:我他妈的真是有病,没事儿招惹他干嘛?
(此时,有人肯定看不明白,说顾祝同既是老蒋的五虎上将,不也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吗?怎么苦大仇深似得?其实,顾祝同对于老蒋远要比何应钦忠心,要不然也闯不下“忠将”的名号!两人之前关系确实不赖,但“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任命刘峙和顾祝同起兵讨伐张、杨二人,刘峙屁跌儿屁跌儿的去了,可顾祝同却抗命不前。为此,何应钦对顾祝同颇有意见,顾祝同见状也紧紧团结在老蒋麾下。之所以后来倒向何应钦,则与刘峙的失势和陈诚的崛起有关。刘峙失势,何系遭受重挫,何应钦急需在军中找寻友援,从而对抗老蒋。而老蒋扶持陈诚分何应钦的权,令顾祝同心态不平衡。陈诚曾是顾祝同的属下,因为是老蒋的“干女婿”而迅速得到重用,并很快超过顾祝同,“干将”的名号不是白叫的。而陈诚此人极为霸道,大肆培植亲信。可顾祝同恰恰相反,性格似水,懂得忍让。忍让的结果就是陈诚越来越不把顾祝同放在眼里,也推动顾祝同全面倒向何应钦。)
面对何应钦紧追不舍,顾祝同是没辙了。要我解释?我怎么解释!难道要我说,之所以挑起南昌会战实际上是为委员长的表侄女婿陆维抗雷?如果这样还不行,难道非得说:哦!此事跟委座打过招呼的,是得到委座首肯的?那样的话,顾祝同死得会更惨!
何应钦逼迫甚急,也不是要置顾祝同于死地,只不过是要他服软。苏北战役后,刘峙算是彻底完了,此时何应钦又瞄上了顾祝同。可顾祝同现在忠于的还是老蒋,他不由的看向老蒋。老蒋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轻松化解顾祝同的危机。
只见他来到顾祝同面前,拿出一块手帕替他擦去耳根处的硝烟,满是怜惜的说道:“你看看你,风尘仆仆的赶来,饭也没好好吃,觉也没好好睡,脸都没擦干净!”
老蒋的话令顾祝同颇为感动,哽咽道:“委座!卑职失仪了!”
“好啦!好啦!”老蒋摆摆手,说道:“你先下去休息休息!”说着又对何应钦说道:“敬之!你立即通知健生(白崇禧字)还有薛伯陵(薛岳),三个小时后我们召开军事会议!”
老蒋这样说,何应钦就知道,他这是要保顾祝同了,想了想何应钦立即下去准备,关于顾祝同不可逼迫太急。
众人都离开了,只有陈诚没有走。老蒋好奇的问道:“辞修(陈诚字)何故不去?”
陈诚恭敬的回答道:“卑职担心委座这里需要得用之人,故留此侍奉!”
“嗯!~”老蒋欣慰的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说道:“辞修!对何敬之你怎么看?”
何应钦和陈诚属于竞争关系,他能怎么看?只见陈诚说道:“委座!卑职认为,何长官针对墨三(顾祝同),实际上是看中了三战区,如果能够将三战区收归麾下,或是借此安插亲信,想必何长官是很乐意的。”
“唔!~”陈诚在老蒋面前掏了个小耳朵,但老蒋并未表态。几分钟之后,老蒋又问道:“辞修!介于三战区的形势,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顾祝同此番前来,很明显是来要援军的,对此陈诚斩金截铁的说道:“委座!卑职以为南昌方向光有三战区这点儿兵力已经不足为济,不仅需要加大投入,还要派出最精锐的部队!”
“哦?说说你的理由!”
陈诚说道:“委座!墨三(顾祝同)之败乃是因为军资不足,若是让日军看出端倪,则南昌必失,甚至会乘此机会,对我长沙,甚至是武汉再次发动战役。那时,我军即便尚有百万大军,也难当日寇兵锋。所以……”
陈诚说到这里,老蒋已经明白他的用意。于是说道:“所以,我军必要以战明志,表明抗战之决心的同时,也要证明给日本人看,中国尚有足够之军火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是这样吗?”
“委座英明!不过……?”陈诚顿了顿,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不过什么?有话就直说!”
既然委员长这样说,那陈诚就直言了。他说道:“委座!此事有个前提,那就是确保南昌不失。可刚才何长官与墨三明显已经闹掰,卑职是担心将相不和。当然,何长官的为人这不容置疑,卑职是担心底下人搞怪啊!”
陈诚所指老蒋明白,何系之强大老蒋深为忌惮。何应钦把持军政部多年,又负责后勤军资调度,亲信繁多。现在何、顾二人闹得不愉快,明面上老蒋可以压得住,可难免底下人不会为巴结何应钦而使绊子。南昌会战关乎重大,国府上下必须勠力同心,任何不安定因素老蒋都不能让其发生。
有了陈诚的提醒,老蒋盯着天花板,默默念叨道:“看来!是该让何敬之出去走走了!”
……
三小时一过,老蒋如期召开军事会议。何应钦没有再提顾祝同擅启战端的事情,这令老蒋大感欣慰。会议期间小诸葛白崇禧与陈诚意见相同,主张加大投入,并征调一切可用之物资优先供给三战区,何应钦对此也没有反对。于是,老蒋的命令来了。
“着令第十九集团军,另第四十一军(陆维娘家人)、二十七军组成东进集团,由薛岳出任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进攻瑞昌!
令关麟征之第五十二军,宋希濂之七十一军,会同第八军、第七十三军火速增援三战区,归战区直辖!”
命令下达,顾祝同悬着的心算是彻底放下了,果然还是委座亲啊!
但这还没完,接着老蒋又对何应钦说道:“敬之啊!你也知道当前形势十分严峻,一旦南昌失守,则湖南也将暴露在日军铁蹄之下。所以,我想让你出任新兵编练主任,到后方整训部队,我们必须要做持久打算了啊!你觉得如何?”
老蒋意味深长的说道,众人深以为然,而何应钦却纠结了。老蒋的用意很明显,是想让他远离武汉这个政治中心,可是编练新兵,整训部队又对他诱惑极大,尤其是湖南!众所周知,何应钦所依仗,湘军为最,手底下几支精锐部队全部出自湖南。老蒋让他整训部队这不是明摆着让他得利吗?要知道,新兵也是需要有人带的,老牌精锐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被陈诚、胡宗南等大小派系占全了,大批黄埔有志之士晋升无门,这可是拉拢人心的好机会啊!
见何应钦不作声,老蒋又抛出个重磅炸弹。说道:“此外,我还打算将200师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军长的人选?你是军政部长,人事方面你最有发言权,你觉得杜聿明怎么样?”
怎么样?相当行!杜聿明堪称他何系大将,200师又是全军目前唯一成建制的机械化师(陆维的坦克部队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处于在建阶段),此番扩编,极有可能成为国军第一支机械化军,让杜聿明当军长,实在是太行了!
哦哦!何应钦明白了,这是为了弥补调我“出京”的补偿啊!想明白之后,何应钦说道:“一切全凭委座决定,卑职没有异议!”
好处已经拿够,再不表态,你当老蒋是个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