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中将的烦恼(二) (第2/2页)
这有什么?矶谷廉介想道:当初板垣征四郎在下河村(国崎支队覆灭地)也曾发现大量遗留弹壳,数量以百万计,这能表明什么?只能说明一〇一军火力迅猛弹药充足,也舍得造!
但北条建一接下来的解释让矶谷廉介顿悟。“两枚弹壳都是德国7.92*57mm毛瑟机步枪通用弹,但在步枪和机枪上使用,因为膛压不同,重机枪弹药发射会使弹壳弹颈变形量增大。而在现场这种弹颈增大的弹壳很少。以一〇一军的火力配置,在极短的时间内吃掉我辎重部队这不足为奇,但用步枪打出这么多子弹,卑职以为一〇一军是将我皇军当作了标靶,在训练他们的新兵。”
矶谷廉介也是老行伍出身,北条建一只是点了一下,他就已经了然!区区两枚弹壳可以解释的现象实在太多,也有太多情报可以从中掌握。
辎重部队频频遭袭,规模及损失亦在不断扩大,说到底是一〇一军积极备战的结果。永城之战,及之前的连番大战想必一〇一军损失不小吧?急需补充新兵,芒砀山区那几十万灾民,兵源自然充足,但大量招募的新兵也使得一〇一军战力下降。更何况,一〇一军还处于皇军重重包围之下,补给断绝,对于其严重依赖武器弹药的精锐部队而言,可以说是致命的。想必此时的一〇一军一定缺枪少弹吧?呦西!如此矶谷廉介就更加不能放纵下去,如果让这些新兵都成长起来,再用皇军的装备得以武装,那时的一〇一军制造麻烦的能力将比现在更加恐怖。想明白这一点,矶谷廉介更加确信此战的必要。
“北条君!诱饵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下去准备狩猎事宜吧!”
“嗨!~”
……
日军方面正在忙着给陆维下套,而一〇一军的一众将官才围坐一圈相互打趣!
“痛快!真他娘的痛快!老子就知道军座回来,小鬼子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虽然只有500多小鬼子,也没轮到俺张大彪打两炮就玩儿完了,但看着鬼子从始至终被压制,俺就是兴奋,这才是咱一〇一军的打法嘛!”
“我说张大彪啊!你狗日的是痛快了,可老子还憋着一口气呢!要说代表咱一〇一军打法,那也是老子突击营上去一阵突突,那才带劲儿呢!”
张大彪的炮兵旅被军座拆分,现下只有野炮,自然是不能拿来随便消遣的,可这家伙手痒痒,一听要打仗,软磨硬泡下居然捞着一个培养下级部队基础炮兵的活计,说白了就是指导基层部队掷弹兵熟悉武器。可这家伙倒好,一上了战场就立马亲自操刀,先过足了手瘾再说。张大彪爱胡闹,可军座陆维却也惯着他,反正有靳秀实在(就是那位被拐带的五战区独立炮兵团的团长,德国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的高材生),炮兵的培养也落不下。
张大彪是过了瘾,可花格子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只能跟在军座身边眼巴巴的观察战场形势,好好学习,鲜有披甲上阵的机会。
为了将这第一战打成教科书式的经典,陆维可是带着全军营以上军官前去观摩,可谓是煞费苦心呐!不过却也是值得的,至少让陆大的那些高材生明白,打仗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是啊!动用一个主力营掠阵,一个新兵团打主攻,再加上侦察营、工兵营、炮兵部队等一众新兵老油条,就为对付鬼子区区500来号人马,这阵仗可是大发了。经典是打下了,可弹药的消耗却让一〇一军的大管家邓大眼直呼肉疼!虽然有陆维这么一个败家军座,弹药的消耗少不了,可之前消耗巨大打得可都是大仗、硬仗,消灭的鬼子多,算下来还算是赚了。可消灭500鬼子就消耗了十余万发子弹,好几百榴弹,就算是有缴获也还是赔本买卖!
“邓叔!这种程度的弹药消耗与让这些生瓜蛋子感受战场氛围相比,也是值得的,不用刻意在乎!”
不错!军座说得对!今天打主攻的是孙立人暂五师的新兵团,一仗下来面貌焕然一新。虽然还是跟主力团没法比,但日后对上鬼子至少是有一战的勇气了,就凭今天的势头,必胜的决心也攒了不少,可堪大用啊!
手底下又多出来一支能拿得出手的部队,孙立人自然是喜上眉梢。本来他对于陆维这种主动招惹日军的做法并不看好,也不认为就这么点儿人就能吃掉鬼子一支500多人的辎重部队。就算能拿下,也势必被增援而来的鬼子纠缠,能否全身而退还是很难说,可战斗刚打响他就傻了眼。先是工兵炸桥毁路,将鬼子分成几段,然后是炮兵的重点关照,让小鬼子的重武器根本没有施展的余地,随之而来的便是新兵团全员噼里啪啦的枪炮声响起。之前军座有过交代,每个新兵至少要打光20发子弹,就算打不着鬼子也得听个响。期间不断穿插着精准射击和似乎长了眼的炮弹料理硬茬,最后上刺刀冲锋的时候,小鬼子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样一场战斗半个小时之内解决,孙立人可以肯定,如果换做是主力团,所需时间还要更短。不佩服不行,他孙立人也不是没打过奢侈的仗,可却从未这样酣畅淋漓过。看来,一〇一军战力强悍,可不仅仅是装备精良,尽情的宣泄弹药这么简单,诸兵种的默契配合也立下不少功劳。这就是为什么一〇一军编制如此庞大丰满的原因所在。军队建设的正规化、系统化,国府说了多少年,可当官儿的除了忙着喝兵血争地盘,又有谁认真关心过这些?
一〇一军的建设可以说是国军日后军改的一个标杆,一个样板。听说这一切都出自军座陆维之手,(士兵招募,武器配置,全都是军座一己在承担)就是武汉的那十个攻击军、防御军都与他不无关系。此时的孙立人收起了轻视和怀疑,转而投向的是一种敬重的眼神。同时也感到万分幸运,能够与这样的人搭班子共赴国难,人生还有什么遗憾?或许幸运的不止他一人,还有这帮子兄弟(一〇一军全员),这个国家?这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