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断龙 (第1/2页)
“殿下……”被称为国师的苍老身影低沉而言,而桌案后的少年亦已起身。
飘带束发,袖织锦缎。气度华贵、又格外明秀隽逸的眉眼朗若深潭,虽浅凝威仪深沉,却又无丝毫高傲凌然。
鬓角的那缕垂发飘在风里,悄悄拂动,遮住了他脸儿上的神色。
“可不知殿下此次前往宗祠,擅又回返,是为何事?”国师徐徐而言,语带问诘,“正值暴雨倾盆,若稍有不慎,有所闪失……”
少年微微躬身,神情泰然:“多劳国师牵挂,不过洵儿如今倒是无恙。”
“……”国师浑浊的眼眸瞥了瞥少年额上尚还凌乱的发丝,随后沉闷跺脚,叹声道:“且不论此事,今时……实不宜贸然外出。”
“眼下桓侯府有所异动,境内不为太平,恐有他患。” 他缓缓而言,目绽幽光。
“……”短暂的沉默后,少年眼眸轻闪,声音亦是变得很轻很轻:“多劳国师提醒。”
“洵儿此行……”他眸子闭合,低低而语:“也确是莽撞了。”
国师神色稍缓,随后重重叹息:“如今王上患疾,殿下更应多多珍重才是。”
少年闻言,眸子深处晃过一缕极微的黯色。
声调微落,语蕴沉缓:“父王他……他可还好些。”
“王上春秋鼎盛,自然无恙。”
国师眼眸重转,目视少年,“但老朽想……王上不会乐意见到殿下这样任性而为的。”
“……没有。”少年似是有些厌倦道,“洵儿只是……只是回宗祠去,随便去走走罢了。”
国师眼中的晦光一闪而过,他缓缓摇首,却没有再说什么。
“不管怎样……”他一声重叹,“只是希望殿下今后行事之时,能多多考虑自己的身份,还有大武。”
“洵儿知晓。”少年静静应声,“今后洵儿定会多多诵书知政,勤加习剑。”
“殿下知道便好。”国师微微点头,这才转身离去。
……
随着雕漆门户的缓缓闭合,这殿内只余下了少年一人。
淡目凝视着桌案上跃动的火苗,静坐了许久。
哒…
一声清响,少年搁下笔墨,霍然起身,仿佛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快步迈向殿后。
缓步踏入一座静室,四周暗淡的烛火随之拢下,他面靥的轮廓顿时被映照地红白交替,半光半影。
墙壁上挂有几柄宝剑。看其剑柄剑身,以及其上镌刻的华丽花纹,显然是极为珍贵。
但少年的眸光只是在其上短暂掠过,未有半刻停留。
眸光流转,在最终定在了静室的深处。
一道漆黑剑匣孤零悬挂,缓缓映入视线。
少年深深吸气,随后取下剑匣,将之…打开。
铮……
光线震荡,空间微涟。
一道血红与灿金交织的剑影,现于少年炽热的眼目深处。
剑体修长,刃似秋霜,锋焕冷芒。漆黑的剑覃上,许多繁杂瑰艳的花纹四处蔓爬,于隐隐之间勾勒出一道……黯淡无光的龙纹。
龙爪攀附剑身,龙瞳如蕴天渊,只是第一目的刹那恍惚,灵魂却已似是被缓缓拖拽,陷入一座越来越深的无底深渊。
绯芒乍放,光线陡暗。
待视线清明之时,那道金红剑芒已不复存在。
仿佛方才的一切,只是他恍惚中产生的幻觉。
但一道弥留的金红影依旧深深刻印于少年的瞳仁之中,始终未散。
心神微乱,手指又不自觉地触向那已是光华皆敛的剑身。
叮……
缓缓握起手中的金红长剑,顷刻绯光大放,少年颤目注视着它,点点光流循着剑锋划过的轨迹不断垂落,犹如一颗颗…凋零的火烬。
垂于剑覃,落于石缝,最终融于黑暗的虚无。
剑影挥出,绯光飞掠。
桌案沿着一道细长的红痕,完整而平滑的分为了两半。
然后,在少年骤缩的视线中,湮灭为无数飞散的……黑尘。
残留的绯芒中,不见一丝一毫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一道模糊的光影闪过,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眼前忽然炸开,又似是有什么冰冷的东西在疯狂地爬上他的骨髓,少年眼眸剧动,心魂大乱,持剑的手腕在锥心刺骨的疼痛中下意识松开。
咚……
长剑坠地的声音不轻不重,而落地之时已是光泽尽没,黯淡的剑身与凡物并无他二。
将之再度拾起之时,已不见那些流溢的绯芒。
“好一把……宝剑!”少年缓缓吐气,气息剧荡。
他心中焉能不惊。
“不过,若是如传闻中那般……”
少年定目端详着剑身,终于在一处位置寻到几个细小繁复的暗银古字,字迹苍劲雄厚,颇具气势威韵。
——————
断龙
——————
“断龙。”他轻声而念,然后将这两个字深深刻入心魂之中。
轻轻地抚摸着再度沉寂的剑身,方才昙花乍现的恐惧感犹萦心扉,弥久未散。
铿!
宝剑重入剑匣,悬于壁上。而少年则是静默跪坐其旁,凝神盯望,气息难定。
双目低垂,薄唇微张,随之,一声低不可闻的自语回荡。
……
“殿下。”
随着这声呼唤响起,武洵顿时回神,扭头回望,一名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已是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正面带热切地望着他。
这少年乃是当朝大将军膝下独子,名唤卫彦。
或是王侯间私下之约,二人自幼相依,手足般情谊,早已如亲兄弟一般。
“大将军呢?”武洵微笑问道。
“父亲镇守西北去了。”卫彦摇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