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县尊相护 (第2/2页)
“县尊如此相护,小生十分感激,这军功哪还好意思拿啊,本来就该如此。”
“哈哈,你这个小子还是挺上道的。”
张奉笑了一下,瞳孔微微收缩,诉苦道,“乡兵不堪大用,军饷久待不发,赋税也都还未上缴,县衙一穷二白,真要赏你们,也拿不出银子来。”
“你要明白,本官虽然贵为一县之尊,但也有无尽的苦衷啊。既然你有赚钱的能力,想必也不缺这些钱,就当是捐给县衙的善银吧。”
吴淳微微摆手,“县尊日理万机,为一县百姓计,我等岂能不知好歹,这份赏银就是您给我,我也要捐出来的。”
张奉欣赏地看了眼吴淳,跟聪明人讲话就是舒服,比那些天天来找自己要银子的下属好过百倍。
如此一来,此事也算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张奉这边满意之至,但吴淳心里可十分不痛快。
在门口被那王县尉一阵奚落就算了,现在到了张奉这里又被狠狠地盘剥,两个官员一个黑脸一个红脸,他们这些升斗小民真是活得艰难万分。
经过这事,吴淳也认清了一个事实。
想要在这个官本位的世界混,必须身上得有官身,或者足以与官抗衡的势力,不然他们经后走到哪里,都得低着头给人家装孙子。
这么一想,他心里对于科举的渴望就越加浓厚了。
张奉端起热茶一饮而尽,在茶水的清润下,眉头舒展开来,疲惫也消散了不少。
“今后你有何打算?”张奉问道。
闻言,吴淳眼前一亮,恭敬地说道:“小生欲参加今年秋闱,科举入仕,为官一方,不知县尊能否提点小生几句?”
刚要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眼前这个县令不就是科举入仕最好的例子吗?
问问过来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或者说对方有没有什么人脉,也能帮衬一把,吴淳打的就是这个算盘。
刚才吃了一个暗亏,他可不想就这么认了,好歹要找回些好处。
听了吴淳的话,张奉哈哈一笑。
他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帮吴淳一把,没想到吴淳这么上道,直白地表示需要他的帮助。
这一来二去,不又是一个人情吗?
也就是吴淳得他的青睐,所以才有提点的想法,要是其他读书人,他见都不会见一面。
张奉起身,背着手,冷静地分析道:“今年珉州乡试倒是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学府的出题难度大抵相当,只要你用心学习,中举指日可待,稍后你回去时,去书房拿几卷题帖,回去好好研读,可保无虞。”
吴淳拱手谢过,想了一会儿,总算是明白张奉说的那题帖是何物?
不就是后世卖的很俏的真题卷吗?
往年出的试题和答案,是最能反映学府学政的出题思路的,所以考前研习真题卷是绝对没错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吴淳对自己中举又有几成把握,凭着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和超强的理解能力,写出完美的答案完全是手到擒来。
“我有个疑问,还请县尊大人解惑。”吴淳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忍不住问道,“乡试不是在京城贡院吗,怎么还是在珉州城学府呢?”
张奉不以为然,道:“这主要是还是我们端国人口众多的缘故,每年参与科举的学子与日俱增,贡院已是无法容纳那么多考生了。”
原来如此。
吴淳心里暗想,看来他以前对于古代的储备知识有些不都是全部正确的,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依旧有所变动。
看来这端国的科举考试跟后世一样,也很卷啊。
“罢了,罢了,送佛送到西,帮人帮到底,我书信一封给珉州府学政李清晏恩师,你拿着我的书信去府上拜访,能不能被恩师赏识,就看你的表现了。”
张奉没有犹豫,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盖上自己的私印,封存妥当递给吴淳。
吴淳接过书信,满眼热切。有这封书信,他对科举入仕的把握又上升了几成。
依张奉的说法,这李清晏贵为学府学政,掌管一方教化,必定是闻名天下的大儒,还是张奉的恩师,门生故吏一定很多,要是抱住这根大腿,他的仕途岂不是一路坦途了。
这么想着,吴淳告别张奉,在小厮的引路下从书房拿走了那几卷题帖,径直走出县衙,没有停留,带着黑鳞卫赶路回了云坞村。
他还得安排完一些事情,才能心无旁骛地准备秋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