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铁树欲发芽 (第1/2页)
都落座席间后,三王爷给大家敬了酒,又开始拉着周礼毅感慨着,这群孩子真是青出蓝胜于蓝啊!
用过饭后,我们开始和三王爷讲了一下,我们这次的行程。
最主要的是,同百姓那里集粮的效果,要比预想中强的多。
三王爷端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的问道:“哦,说说你们的收获,要知道,现在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我确实在愁军粮一事啊,如果真能解决掉这个最重要的问题,那么以我们现在的兵力,一举拿下京城,指日可待啊!”
说着,他的眼里迸发出光芒。
我微微一笑道:“这个,我们只能说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我潦草的统计了一下,我们这次筹粮十七万担左右,再加上之前我的种粮店始终在收粮,约有十八万担左右,总共三十五万担左右,如果不出意外,这两天随时能到徐州。”
周礼毅直接被茶水噎了一下。
三王爷也没想到,我竟然能给他如此大的惊喜。
三王爷起身对着门外明月道:“我宣盛轩此生何德何能,能得如此多的贤人相助,现我在此立誓,毕重整大盛江山,为国为民,此生以此为志。”
紧接着,他就和周礼毅商议,加紧时间,必须一举拿下京城,随后再对梁、荆施压。
在我们讨论行程和粮食时,玉清先生就已经借口离开席间。
他不想参卷在这之中。
他漫无目的得走在后院,不禁对往事展开了回忆。
一如三王爷刚见到他时所说,他的诗词歌赋是好,但是,刚开始真正让他扬名的,确是他的算数。
他从小是个天才,所阅书籍,过目不忘,在十几岁时就已经满腹经纶,天文地理皆通。
他为很多人指点过出路,也因此名声大噪。
他最后一次施算数,就是为先皇。
那是在一个古刹中,他与着便装的先皇相遇。
先皇态度诚恳,请他帮忙指点,他的家产给谁继承为好。
他心情正好,看先皇面相非富即贵,还如此谦虚,于是就给他算了一下。
结果下卦后,他心下大惊,卦像显示,眼前这名老者,竟是即将陨落之龙,不得善终。
他张了张嘴,不知如何说,这慈眉善目的老者,是皇上。
先皇一笑道:“看你如此,我就知道,你算的定是准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我不计较我如何,我不多问,只问我该给谁继承家产。”
如果此时,玉清先生转身就走,可能,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影响,卜卦的都知道,算天子卦,泄露天机,必遭谴。
可他犹豫不决时,先皇又说了一句:“莫非小友徒有虚名?并未算出一二?”
听他质疑自己,年轻气盛的玉清先生,想着不多说应该无事,确实,也应该万幸先皇没有过多为难。
玉清先生在纸上写了一个三字,就起身告辞。
走时说了一句:“怕是你的家产由不得你,不过,他会自己打拼出自己的家业。”
先皇深呼了一口气,心下开朗,和自己心中所想一样。
玉清先生下山后,天空就开始雷声大做,大雨倾盆。
与此同时,他身边人也都开始倒霉。
他去找了自己之前的师傅。
正赶上师傅他老人家已经卧床不起,药石无灵。
玉清先生怀疑,又是自己害了师傅。
这时,他师傅艰难起身道:“算者,皆无好命,我教你,确是我害了你,算者不能自算,临走前,我替你卜一卦吧!”
说着开始卜卦。
卦象说他透漏些许天机,注定孤身二十载,且无大福者,在他身旁,易受牵连。
然后,师傅就死了。
从此,他就五湖四海,到处游荡,再不碰卦。
多年前在京城被盛渊帝碰见,邀他做皇子师,他跑了,别人都以为他风高亮节,却不知他如何教,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罢了。
接着碰见了大福之人,路泽明。
这他这么多年接触最久的人,是徒弟,更是他心中的朋友。
到现在,路泽明都不知,玉清先生不告而别,是因为,再待在路泽明身边,路泽明可能就要倒霉了。
至于为何现在他敢如此随性,因为二十载以过,自己的身心也有一种,如释放般的感觉。
玉清先生颦着眉一边走,一边想着多年前的种种。
不知不觉间,迷路属性直接爆出。
玉清先生越走越远,接着就感觉花园中哪里都是一样的。
忽然,一阵琴音传来。
有琴声的地方就是有人,过去问问吧!
不过,过去会不会再遇上潘玉莲那样的奇葩?
珠落玉盘般的琴音让玉清先生不再多想。
直接随着琴音寻去。
一女子盘膝坐与琴前,素手不缓不慢的拨动着琴弦。
此女不是别人,真是熙郡主。
很快,琴音落定。
“啪啪啪。”
一阵掌声传来。
玉清先生从旁走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熙郡主琴音非凡,沁人身心。”
熙郡主惊得一回身,发现了玉清先生。
因为熙郡主弹琴不喜下人伺候,因此身边无人。
熙郡主出言道:“先生应该在席间,缘何在此出言惊扰本郡主?”
“呃,无意冒犯郡主,我就是出来透透气,但天生路痴,迷了路,只能随琴音寻人问路。”
熙郡主点头,刚想唤人来送玉清先生回去。
玉清先生问道:“在下很久没有抚琴,可否借郡主的琴,弹奏一曲?”
熙郡主冷清的面容没有一丝变化,不过,想来都是爱琴之人,于是,点头应下。
玉清先生掏出帕子,仔细擦了擦手,又在琴前的香炉前,重新焚香,接着走到琴前,撩袍而坐。
“叮……”
开场慢三拍,本来以为这是一首慢曲,突然玉清先生转变指法。
瞬间,琴音绕林而过,,声声琴音如松风吼,又似泉水匆匆流,免不得心境也随着琴音变化得亢奋起来。
很快,随着玉清先生指法的变化,琴音缓和起来,逐渐,最后一声琴音消散在四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