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套路 (第2/2页)
很难将兵力集中起来,而多尔衮以骑兵为主,这一点朱慈烺是望尘莫及,如果他们四处转悠,朱慈烺就只能带领辽东军疲于奔命,所以想要交战,就只能曾兵。
而京城目前来说没啥危险,所以抽调京营的强力军队是最合适的。
徐胜年记下了朱慈烺的吩咐,随后去草拟奏折,一旁的徐尚真则说道:“殿下,您说,多尔衮会答应吗?”
朱慈烺微微摇头,对于这一点他也不清楚。
在历史上,所有人都觉得多尔衮战功赫赫,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这家伙的政治手腕。
虽说多铎和他是亲兄弟,也是他的左膀右臂,但是为了多铎能否换范文程,他也是摸不准。
不过,朱慈烺的底线,其实也不是范文程,在他看来,被清军俘虏的那些大明子民更加值钱。
自古以来,人口这种东西,就是维持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
有了人,如科技、工业、教育、制造业等基础工作才能有人做,之后才能慢慢的往上垒金字塔。
当然,人多了也是灾难,后续消耗的资源会很多,当一个国家的资源承受居住人口消耗的时候,就会进行内斗消耗资源,一直到维持住平衡之后才会结束。
明末人口确实不少,但是主要都集中在南方地区,那地方富庶,就算是要饭的也比辽东过得舒服。
指着将这些人迁徙过来,不太合适,容易激起民变。
而清朝那边的俘虏,基本上都是辽东人,或者是被携裹过去的山东、北直隶等地的人。
将他们从清朝手中解救出来,这些人应该会感恩戴德,留在辽东。
而现如今盖州、镇江等地并不缺良田,缺的是土地。
所以,朱慈烺便想要将这里迁徙上几十万人口,有了人口,就能征兵,就能纳税,也能屯田。
现如今辽西走廊已经完全稳固下来了,只要再将辽东半岛稳固下来,朱慈烺就有出兵辽沈的资格了。
对于这些想法,徐尚真和徐胜年二人,自然是坚决支持。
当然,对于多尔衮截获朱慈烺给朝廷的奏疏这件事,朱慈烺还是痛骂了一顿的。
多尔衮也对这件事觉得理亏,所以也没吱声。
随后,朱慈烺便将事情直接挑明。
“我给父皇的奏疏你也看了,反正我就是这个想法,你们自己考虑考虑,我也和朝廷商量商量,朝廷如果同意,我就正式和你们商讨,如果不同意,那没办法,你们就自己滚蛋吧。”
多尔衮对此也抱着观望态度,因为他朱慈烺同意和谈,不代表朝廷同意和谈,那些老学究们,满嘴仁义道德,只要一有人提出和谈,基本上每次都会被喷个狗血淋头。
之前皇太极也想着和明朝和谈来着,结果毫无例外的被涮了,以至于多尔衮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不过他还是传令让旗人搜集俘虏奴隶,毕竟二十万不是的小数目。
这么多年来,清朝人劫掠的明军俘虏和奴隶数不胜数,但是被他们折磨死的,反抗被砍死的,冻饿而死的也有不少,上次一战,还被朱慈烺解救了十几万奴隶。
现如今,想要再凑齐二十万,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