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感悟 (第2/2页)
公子坤一脸诚恳的神情道。
“朕会的。朕会在后半生,把所有的经验都告诉你。”
秦二世说道。
此时的秦二世,对身旁的太子更加喜爱,他觉得,他应该为太子培养一批人,这么一来,太子也就有了自己的势力,他在在驾崩后,太子便能顺理成章继承大统。
第一批人,就是太子的亲戚。
比如说他的表叔公王翦,姥爷蒙武,两个舅舅蒙恬蒙毅等人。
当然,如果有人成为太子殿下的障碍,他会出面把这些人做掉,也就是为太子殿下铲平道理。
到了兴乐宫,秦二世拍了拍公子坤的后背,亲切地说道:“坤儿,父皇想好了,以后,你跟父皇一起治理天下,减轻父皇的负担,等你能完全胜任了,父皇把皇位交与你,父皇就当太上皇!”
“父皇,你正年富力强,不需要把皇位交与孩儿。父皇如果让孩儿帮着处理些奏章,这个孩儿是乐心乐意的。”
公子坤说道。
【叮咚!恭喜你获得潜能300】
【叮咚!恭喜你获得能量300】
【叮咚!恭喜你获得父皇好感值20】
随后,二人来到御书房,秦二世对公子坤说道:“坤儿,先生给你布置的作业还没完成吧?你先把作业完成,等作业完成后,再帮父皇处理些奏章。”
“好的。”
公子坤应答道。
乍仑蓬却是把书桌安好,把书本摆放好,公子坤便开始温习功课和做作业。
秦二世也开始批阅起奏章来。
奏章很多,堆放在御案上,像一座小山头似的,看着这么多奏章,都令人头痛,更别说批阅了。
所以说,作为一代帝皇,也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轻松安逸,要想把一个国家治理好,那还是很辛苦劳累的。
先古圣皇舜,亲率子民在畎亩劳作,连大腿的毛都磨光了,禹为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真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公子坤则是摇头晃脑地将所学的功课背下来。
他之所以能很快背下来,是因为他前世曾背过四书五经,没想到重生到大秦帝国,却是派上用场了。
公子坤在学习上,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
他的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正因如此,公子坤才能在读书时,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也就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时的大秦帝国,推崇法家思想,实行的是严刑峻法,对于这一点,公子坤腹诽的非常多。
他认为,法家思想在战争年代可用,不过,现在已是大一统,法家思想已不适用了。
他觉得应该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如同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悟,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
仁放在礼教层面,就是孝悌礼义信。仁在哲学的角度,便是一个“理”字。
所以说,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和乐。
“坤儿,你是不是有了新的感悟?”
秦二世见公子坤坐在原地,陷入沉思之中,不由得问道,因为他很想知道公子坤有什么独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