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李泰的书法 (第1/2页)
李泰所书写的是楷书。
而楷书本就是古隶演变而来的,起源于汉朝。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
书法也自此也有了南派于北派之分。
北派书法,带着汉隶体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
反观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到了隋唐一代,楷书有了新得发展。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这时候的楷书可用“浪漫”二字来形容,笔法温润秀劲,但缺乏气势不够雄浑。
到了唐朝中期,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
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真正的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而李泰的字受到了颜真卿极大的影响,字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补足了如今楷书的不足之处。
若单论境界来说,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李泰远胜如今的楷体多矣。
而褚遂良作为初唐四大家,在书法上的造诣自是已到达顶峰,更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传世墨迹。
可就是这么一个在华夏文坛上,书法界的一代宗师褚遂良。
现如今却好似得到心爱之物的孩童般手捧纸卷久久不放,口中更是连连道出‘好字,好字,好字啊……’如痴如狂。
刚刚,猛不丁看到李泰笔墨时,褚遂良只觉得此字之妙某不如他。
即便是自己恩师虞世南,哪怕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的欧阳询也没有如此笔力。
尤其这笔若游龙,遒劲有力即便时褚遂良的见识也从未见过。
登时,他就想将书卷带回府中,好生临摹,学习一番。
但当时褚遂良也没往李泰身上去想。
当初《括地志》刚编撰出来时,褚遂良自是亲自拜读过,对魏王的字迹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虽有小成,但绝对没有到书卷上这般高的书法成就。
可如今,当他亲眼看李泰一笔一划的将字写下,这其中造成的震撼和冲击力自是可想而知。
尤其李泰这行字更写出了华夏书法上千年的精髓于沉淀,这更让褚遂良激动的无以复加。
至于一旁的李世民相比于褚遂良来说也没好到什么地方去,望向李泰的目光满是震撼之色。
李世民可是珍藏了不少书圣王羲之的笔墨,自认天下书法巅峰不过如此,可今天在看到李泰的书法后,方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朕钻研书法数十载,却也从未见过如此神秀的书法。”
“这小子身上,究竟还暗藏了多少朕不知道的天赋啊!”
李世民心中虽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但面上却神情自若,并不像褚遂良那般竟隐隐有些失态了。
毕竟自己是李泰的老子,就算自己内心再激动,再兴奋那总不好在自己儿子面前跌了份吧?
“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